我的偶像记叙文800字

【第1篇】

我的偶像——戈壁种苹果的人

如果那是帮助祖国的唯一办法,我愿意去种苹果。——钱学森

在方圆百里都无法见到一株植物的大漠戈壁中,曾经开出了一朵令无数中国人引以为傲的“苹果花”,它是那么美丽,那么振奋人心,那么轰轰烈烈。那是一朵绝美的蘑菇云。

想当年,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在美国期间,因为他出彩的学术,受到了无数人的敬仰;也因他的救国愿望,受到过美国政府的排挤、打压,甚至软禁。可这并没有动摇钱学森的爱国之心,最终,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钱学森成功得到了回国的许可。 

他的美国好友曾百般劝说:“让一个航空领域的天才回到农耕社会,难道去种苹果吗?”钱学森听罢,面部没有一丝波澜,他只是起身,在屋内来回踱步,最后,他望向窗外,望着西方——那是祖国的方向,他的目光如笼中鸟渴望着自由,初阳的光芒洒满屋子,照在钱学森的脸上,他的眼里夹杂着点滴泪光,随后,他坚定地回答:“听着,我的朋友,自我出国起就想着,学成回去为祖国效力,如果这是帮助祖国的唯一办法,我愿意去种苹果。”朋友摇了摇头,和钱学森握了握手,说了声“再见了,朋友”便走开了。这难道仅仅是朋友的挽留和一个无聊的玩笑吗?

其实不然,钱学森这是用行动展现给外国人,什么叫中华精神,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精神,每个中国人血管里流淌的不仅仅是父母的血脉,更多的是华夏民族薪火相传了几千年的中华血脉,每个看似“不理智”的举动背后,都是对祖国无尽的热爱,唯独这点,外国人永远参不透。

钱学森回国以后,他焚膏继晷,废寝忘食,带领着一个个满腔热血的战士,制作零件,学习技术。本子上每个看似平平无奇的参数,是一个个无名英雄在自己完全没有接触过的领域一步一步摸索出来的,这些人,都是英雄!

1964年,在一片黄沙漫天的戈壁上,伴着一声巨响,蘑菇云缓缓升起,全中国都振奋起来了,中国有了自己的宝剑,在世界上,再也没有人敢蔑视中国了!这,便是钱学森种下的“苹果”,它在戈壁上绽开了一朵无比艳丽的花朵。

如今,戈壁还是那个戈壁,“苹果花”还是那个“苹果花”,只是“果农”一去不返,他为人们留下了一株“苹果树”,它每年都会开很多“花”,结很多“果”。正是因为这些“果子”,中国从一个落后国家变为了人人尊敬的强国。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钱学森之所以为侠,是以弃高官厚禄而决心报效祖国,为国铸就国之重器也。

他被美国海军次长评为“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兵力”,他让中国造的火箭飞向苍穹,他带领团队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自力更生也会让“东方红”响彻太空!

他,就是甘愿回国“种苹果”的科学匠人——钱学森。

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学习钱学森的优秀品质,无论将来从事任何工作,何时何地,都应该心系祖国,穷尽毕生所学,为祖国贡献出可能微不足道却不可或缺的一份力量。

【第2篇】

家国英雄——张太雷

张苇杭

战事吃紧,硝烟弥漫中,他的儿子诞生了。

张太雷与妻儿的这次相聚非常短暂。临行前,儿子正值满月,家里只简单张罗了一桌满月酒,虽不丰盛,但这已经是他作为父亲能给儿子最真挚的祝福。

第二天告别时恰值凌晨,他蹑手蹑脚走进妻儿的房间,借着如华月光,目不转睛凝视着妻儿熟睡中安然宁静的脸庞,心中思绪万千。他的脑海中不断的浮现出妻儿和他在一起的画面,这匆匆相聚带来的片刻安宁更坚定了他坚持革命事业的信心。思及此,他俯下身,用他常年握枪的手把妻儿的手包裹其中,轻轻地握了又握。天色渐明,为他们掖好被角,张太雷踏出家门。东方渐白,丝丝曦光正撕开厚重的墨色云层,射向这沉寂的人间。他再一次回头望了望自己熟悉的家,纵使心中千万不舍,依然迈着坚定的步伐转身离开了。经年累月紧皱的眉头已在额间划出了深深的沟壑,不间断的奔波使他疲态尽显,然而他的目光坚毅执着。

妻儿日日于家中守候,既怕得不到他的音讯,又怕听到他的消息。仅不出一个月,噩耗传来:他在领导的起义战斗中被敌人枪击阵亡……张太雷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献出了29 岁的年轻的生命,用自己的热血和青春实践了他年少时立下的“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 的誓言,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

当我读到广州起义前他在上海与妻子孩子短暂相聚而又匆匆离别的这一处,脑海中不由浮现出《与妻书》中的一段话:“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九十多年前张太雷义无反顾迈出家门时,大概心情也是这样的。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虽然出师未捷身先死,但革命自有后来人,有对家人浓浓的爱,更有对革命的万丈豪情,这就我心中真正的大丈夫,大英雄!

【第3篇】

国民偶像——袁隆平爷爷

洪子涵

烈日下,一位皮肤黝黑、农民装束的老人正在田间弯腰呢喃“这穗好,颗粒饱满”。他脸颊上布满皱纹,总是眼角含着笑意,显得和蔼可亲,他看似平凡,却一生做着最伟大的事,他便是我的偶像——袁隆平爷爷。

第一次认识袁隆平爷爷,是在小学时候的课本上:“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50多年来,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这个时候我就对袁隆平爷爷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为了能够多了解一点袁隆平爷爷的事迹,我通过听樊登读书介绍的《袁隆平的世界》,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

他衣着朴素,但他多才多艺,会拉小提琴,英文流利,还是游泳健将。他幽默风趣,会说自己是“自由散漫”,被问到“帅不帅”时会得意地回答一个“handsome”。他是一个大写的鲜活可爱的人。他将伟大的梦想藏于质朴无华的生活当中,这是真正的高贵,像钻石一样璀璨,又有无数个切面让人惊叹、敬畏。这就是我的偶像——袁隆平爷爷。

小时候,袁隆平爷爷经历了“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三年自然灾害年代,看惯了乡民食不果腹的瘦黄脸,当时,他只有一个想法:“让所有人都能吃上饱饭!”这个简单的想法,为他的人生埋下了一粒梦想的种子。袁隆平爷爷的一生与杂交水稻从未分离,他义无反顾地一头扎进了杂交水稻这个世界性的难题之中,为了杂交水稻,他几乎奉献了自己美好年华中的一切,知识、汗水、灵感、心血,没有什么不是围着“杂交稻”而运转。那粒粒饱满,金黄金黄的稻穗仿佛是他的孩子。袁隆平爷爷一辈子为了杂交水稻任劳任怨,却无怨无悔,因为他知道,杂交水稻是让世界吃饱饭的功臣,平凡中的瑰宝。

袁隆平爷爷曾说过,科学探索无止境,在这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上,他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梦想尚未完全实现,不会停歇的老人却先走了。袁爷爷在世时常说自己有着七十多岁的年龄,五十多岁的身体,三十多岁的心态,更有二十多岁的肌肉弹性。他用自己的乐观带动着身边所有的科研工作者,病重时,他仍念念不忘稻子长得好不好。稻子,他心心念念毕生追求的梦,一个只为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为了让中国人都能吃饱一顿饭,袁爷爷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他的一生是辉煌的,是可敬的,是朴实无华的。

当袁爷爷长眠于斯时,在“睡”梦中,也一定是坐在比高粱还高,籽粒比花生还大的禾苗下,摇扇乘凉吧?袁隆平爷爷是我的偶像,更是国民心中的偶像,我要向他学习,立志成为像他一样的人,无私奉献,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

【第4篇】

我的偶像

邓鹃

我的偶像是一名人民教师

他曾说过:“人活在这世上,不应该让人觉得可怜,而应该令人可敬可亲。”

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他又为什么发出如此的感悟呢?随着他的人生画卷缓缓在我眼前铺开,我才读懂了那句话背后蕴含着的深意。

他出生在一个偏远山区极度贫困的家庭。二十世纪,重男轻女的思想侵蚀中国百姓的大脑。如果将他的家庭比成一辆破损的马车,在坎坷不平的路上风里雨里不停向前滚动,那么新生的他令这个原本就沉重的家,举步维艰。

在他两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离开了人世,彻底摆脱这个几近深渊的家,只留下精神失常的妻子和尚幼的孩子们。十一岁,他的哥哥姐姐相继忍受不了贫困潮湿的生长环境,纷纷化作蒲公英飘向远方,从此再无音讯。他,这个年龄最小的孩子扛起了本不该属于他扛的重担,支撑这个再度收到重创的马车缓慢向前。

早起砍柴、喂猪、做饭以及照顾母亲成了他的日常。一次偶然,他得知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他开始发奋读书,凭借自己的努力夺得全县第三的好成绩,可高额的学费迫使他选择免费的民办中学。他在学校附近的小山坡上搭起草屋,只为边上学边照顾母亲。当别人讨论某某的零食很好吃,某某的笔很好用时,属于他的是更加艰苦的生活和无尽的奋斗。第一次高考,他因营养不良,压力过大,猛地栽倒在人生路上,但他以惊人的勇气和毅力再度站上高考赛场,他成功了!

上大学后,他依旧坚持勤工俭学,细心照料着他的母亲。当他生活稍微好转的时候,他却选择将硬挤出来的钱资助给旧日捡垃圾时认识的弟弟妹妹,鼓励他们读书,他们的家长反对,他就抛弃大城市里的高薪工作,扎根大山,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他从工地上喊回想挣快钱的孩子,从网吧里拉回沉迷游戏的孩子,骑坏八辆摩托车只为劝那些守旧的家长们供孩子读书,将全班平均分只有一两百分的“问题班级”的学生全部送入大学。时至今日,他仍然在努力生活,教书育人……

我的偶像,刘秀祥,即使曾经家庭破碎,曾经生活艰难,曾经高考失利,但在他的身上,我们仍然能清晰地看到他出于大山又扎根大山的奉献精神。他,以自己为笔,以人生为墨,在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

偶像并不仅仅代表个体,更代表一群我们新时代少年奋斗的目标,向偶像们进发吧,没有我们到不了的远方!我们,将会是下一代的时代偶像!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