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读后感600字大全

【第1篇】

《茶馆》读后感

《茶馆》是老舍先生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了,正如曹禺先生所说:“道理扼要,深入浅出,笔下生风”。

《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先生于一九五六年创作的话剧。剧中,以老北京一家名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展示了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五十年间,中国的社会风貌和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内容非常现实,完美的诠释了“好人不一定又好报,恶人不一定有恶报。”让人不禁感慨那时世间的沧桑与凄凉……

《茶馆》的语言幽默风趣,通俗易懂,而且刻画的人物性格十分鲜明,只需读过一次,就可以把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印在脑海里。例如:不卑不亢的秦仲义,精明干练的王利发,还有为人正直的常四爷……老舍先生通过人物描写,不仅反映了中国封建时期的腐朽,还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就比如裕泰茶馆的掌柜王利发。在我眼里他虽然是个掌柜,很精明又有些软弱,遇到事情就给钱、说好话。然而,他也无法抵御黑暗的旧中国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不忍心看到自己的茶馆被人抢去,选择了上吊自杀,让人同情又心酸……

《茶馆》的最后一部分,三位气数将尽的老人又碰到了一起,回顾自己艰辛的一辈子,不禁让人眼眶含泪。实业救国的秦二爷花费了四十年心血的工厂被拆;耿直磊落的常四爷干了一辈子的活却一事无成;安分守己的王掌柜被迫离开自己开了五十多年的茶馆……这就是“爱国顺民”的下场……正如常四爷所说:“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 

读完这本书,我才感悟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多么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发奋图强,不断进步,铭记历史。

小茶馆,大世界,社会的缩影,演着那个时代的人生百态……

【第2篇】

时代悲剧,人间苦难

轻轻合上《茶馆》这本话剧,三位老人在茶馆内撒着捡来的纸钱,祭奠自己的场景久久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与其说他们是祭奠自己,更不如说是祭奠那个荒唐的时代。

茶馆,一个凝聚着大时代变化与人民生活的舞台,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三个不同的时代: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同样的黑暗与腐朽,同样的落寞与凄苦。

本书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我从中深刻体会到了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还有他们身处动荡时代的无能为力,同时也为自己身处现在的幸福生活而感到庆幸。

那个时代的黑暗告诉人们,要想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过上安定的生活是天方夜谭,人们没有错,错的是这漆黑的时代。于是,有人麻木了,有人沉沦了,有人屈服了,有人在万念俱灰之际,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书中的主人公,茶馆掌柜王利发。做了一辈子顺民,一直努力经营着茶馆,他明白要想生存在那个时代,必须学会逆来顺受。他讨好巡警和特务,却对难民冷酷无情,但他也有善良的一面,他冒着很大的风险送走了康顺子,但他虽不断改良自己的茶馆,与时俱进,最后却仍逃不过被压迫的命运。

茶馆里越写越大的“莫谈国事”纸条;常四爷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而进了监狱;穷困潦倒的人卖儿卖女维持生计;秦仲义从一个充满志气的民族资本家变成了一个满腹牢骚的穷光蛋……

可悲的人物,可叹的生活,我不禁感慨万千!这样一个小小的茶馆正是时代的缩影,其中百姓的生活正是时代最真实的写照。老舍先生用笔揭示旧中国的腐朽落寞,民不聊生。用三个幕剧展现三个时代,通过老北京味儿的语言,将各行各色的人物生活描写的淋漓尽致。我从人物的对话中仿佛能感受到那个年代的人情世故。

那些时代是黑暗的悲剧,人间仿佛只剩下战争与穷苦,动荡不安。我无法想象,如果穿越回过去,身处那个时代的我,最后的结局是否也像他们一样,因动荡的社会和腐朽的制度,最后只能独自走向命运的尽头。

思绪返回到现在,才知我们现如今的生活是多么的安定美好。我们却常常忽略这和平时代的来之不易。

经典将永远被世人铭记,那段过去的时光已成为回忆。回望历史才知生活艰辛,人间苦难。珍惜当下的时代,未来的篇章由我们书写!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