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之韵

照片中的他,皮肤黝黑,一张干瘪的,胡子拉喳的脸,身穿麻布衣,裤腿挽得老高。我叫他强伯,坚强的强,一个瘦小的,年近六十的老农,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他的名字总可以让人想像他自立自强,如同刘凝之“非其力不食”,如同菽的“隐忍性韧”一般。

暑期,我回乡采风,正巧用相机拍下了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一幕。他头顶烈日,挥汗如雨,身后是几行整齐的垄好的地。不远处的小青山,郁郁葱葱,尽显盎然生机。在背阴处坐下,几许山风掠过,遍体清凉。不禁让我想起那“种豆南山下的”情境。他见到我,远远地打了招呼,并未停下手里上下翻飞的锄。这个时间还在地里干活的人极少。我远远望去,只他一人在纵横阡陌间与昆虫为伴。一问,果然是在播种豆子。他笑着说:“现在刚收了麦,赶着把秋大豆播下去,今年雨水合适,来年必然丰收。”我心里想像着“喜看稻菽千层浪”的情景,一定也是这般欣喜吧。

他热情地邀我冬天到他家里吃“豆子宴”。并补充道:“城里面买不到自家种的豆子,更吃不到豆制品的香味的。”

时光匆匆而过。冬天我再次回到家乡,想到与强伯的约定,拎上两盒从超市买的无锡酱排骨,便去了他家里。妈妈提醒我:“强伯的儿子因小儿麻痹症,腿脚不方便,只能和媳妇到外面找些轻松的活儿,现在只有上中学的孙子和强伯在一起。他家里不富裕……”我嘴里应着,步子却未停。

到了门口,就听到强伯在对孙子说:“看爷爷今天做了什么?有水煮鱼片、红烧肉,呵呵,饮料还有香浓的牛奶呢!”“那来点肉吧!“孙子兴奋地说。我一愣,这样的伙食,已经是小康之家了呀!进了门,他们极热情地拉我坐下。我一看桌上,只有豆子、豆芽、豆腐,哪里有水煮鱼片和红烧肉?小孙子边津津有味地吃着,边向我解说:“豆子烩豆芽,加上葱、姜、蒜、辣椒,犹如水煮鱼的鲜香;豆腐加酱油红烧,鲜嫩爽滑,堪比红烧肉;爷爷亲手种的豆子,我们磨成了浓浓的豆浆,营养丰富,哪里是那些超市的牛奶能比的。”强伯憨憨地笑道:这就是我们的“豆子宴”了!一说完,我们全都大笑了起来。那些豆制品,入口即化,齿颊留香。我被那种产自黑土地的原始的豆香味萦绕着,更被这农家的“菽水承欢”的一幕感动着。临走,强伯硬塞给我两大包豆子,还有好些豆制品。

强伯就是这样的一位老农,朴素含蓄、隐忍良善,坚忍不拔。他的家,虽不富庶,却其乐融融。正所谓:农家之风,彰显菽豆之韵也!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