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

“温度”即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个大意词。我说的“大意”并非字面上的“大意”,而是指“温度”涵盖的范围广。为何这样说呢?

张晓风许多篇散文的写作风格不太一样,有的情感热烈,充满活力,而有的却是悲伤中带点小忧郁。这不正像温度的过渡吗?情感热烈的赋予它个100℃,情感悲伤的赋予它个-10℃。张晓风的感情就是这样,丰富,而又极易感染读者。

正如《林中杂想》一则读起来是铿锵有力的,我在其中受到了不少的启发。

一路走来,也曾笑过,闹过,疯过,憧憬过,但,也曾哭过,惑过,惧怕过。当然也有不敢继续向前的时候,当然也有不知所措的时候。但你不可能一辈子就停在那里,那样也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因此,你终究要迈出那看起来十分艰难的一步。也许这一步错了,也许这一步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但也不必消了你的锐气,钝了你的光华。

正如张晓风在文章中反问道:“能不能不害怕不担忧呢?甚至是过了许多年回头一望的时候,才猛然想起来大叫一声说:‘哎呀,老天,我当时怎么都不知道害怕呢?’”是啊,也许只有敢说敢做,敢勇敢闯,敢爱敢恨的青春才不如一张泛黄的纸乏味吧!

突然想起暑假同学的一段对话。“在吗?”,他说,“我现在好烦啊!”“怎么了?说来听听。”“我妈总是像对待温室的植物那样对我。”“哦?”“从小到大,事事她都要管,并且我必须要服从她。我有时只是下楼在小区里透一透气她都要跟着我,否则就不让我去。我都这么大了,自己坐公交车回老家,她都不让,说怕我丢了……”“我觉得你真可怜,就像被监禁了一样,哈哈。”“严肃点,我说认真的,我真的受不了这种管理方式,我都上高中了啊!”“那你又能怎么办?你现在还没有完全自立的能力,你无法独自在社会生活啊,只能处于现况而无法改变。”“啊!我想赶快长大,考上大学,就逃脱他们的管束,以后我自己闯荡,谁也不靠,再也不需要他们这种苛刻的管束。”“怎么可能?你走上社会怎么能不需要父母的帮助呢?怎么只能只身一人呢?社会很复杂啊。”“我不管,我就是要一人闯荡!我不怕!”那时,我笑他的冲动与幼稚,现在想来,却又开始佩服他了。少年振衣,岂不可作千里风幡看?少年瞬目,亦可壮作万古流猜想。

“想想年轻是多么好,因为一切可以发生,也可以消弭,因为可以行可以歌可以哭,那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那么澎湃的激情和炽热的胸怀才是我们应有的温度!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