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我们能做些什么?

2020年1月11日,我终于再次背上行囊踏上去往机场的路上。即使这可能会耗上一整天,但归家的迫切心情还是让我充满期待,早已把疲惫抛却脑后。哪怕飞机晚点,只要目的地在那儿,我就满怀欢喜。晚上六点,夜幕降临,飞机起飞,华灯初上。“你问我要去向何方,我指着家的方向”。

2020年1月20日,临近春节,按照家里的传统,我们会自驾前往水果批发市场购置一箱箱的水果,以便过年走亲访友。大家总说现在的年味儿越来越淡,其实我也有些许赞同,但每个人的家里到了过年时必备的东西还是一样不落。嗯,看着这些年货,现在就等着春节的到来了!

2020年1月22日,我还是和往常一样习惯性地刷刷微博。当热搜上的娱乐头条被疫情新闻占据时,我好像才意识到,这并不是普通的病,也并不是一场只关于武汉的战役。大家开始激烈地讨论戴口罩、消毒等一系列的问题。这种防范意识起初很难被普及,尤其是中老年群体,他们似乎对“戴口罩”有着天生的抗拒,宁愿相信“吃麻辣烫会得癌症”等浮夸文章,也不愿意相信自己子女让戴口罩的劝导。所以,作为信息最早接收的群体,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2020年1月23日,我早早地去药店买回了一堆口罩、酒精、消毒液,我还不知道疫情的严重性,但是我知道,面对疫情,不能过度恐慌,并做好恰当的防护措施。当我置办好物品回家以后,我决定发挥我专业的长处,对家人进行悉心的劝导以及在微信群里提醒大家注意做好防护,每天会给他们转发官方新闻,让他们了解疫情。

2020年1月24日,除夕。一个未经彩排就能登上春晚的节目让我记忆犹新的同时也让我十分感动。主持人朗诵诗歌《爱是桥梁》,MV里是奋战在一线的医疗工作者们日以继夜工作的身影。“让自己不感染,就是您对抗击疫情作出的最大贡献。”作为一名中文系的在校大学生,我时常在想,我能做些什么?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吗?还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呢?疫情当前,我想我能做的就是顺应号召,安心在家做一名“修行者”。

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家门紧锁,互不串门,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希望是新一年的好兆头。期盼着疫情早点结束,怀念着出门聚会的日子,想念着火锅奶茶的味道。在这个关键时期,不拜年并不代表人情的冷漠,不聚会并不代表互不思念。家里都选择了线上拜年的方式,互献新年贺词。虽然隔着冰凉的手机,但是人心是暖的,人情也是在的。

2020年2月12日,我在家庭群里看到这样一条消息:“咱家有人出头了!”表姐夫作为贵州省援鄂第四批医疗队的队员,深夜乘坐飞机前往湖北支援武汉抗击NCP。在为他们加油的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早日回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2020年2月15日,天气晴。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总想外出走走,但总归是一个不合理的想法。“宅家日记”也空了好几天没有写,在空闲的这段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在疫情到来之时,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医护人员不辞劳苦不计报酬地主动请战,交通部门也严控城市的出入卡点,教育部门也在为学生们的学业做着合理规划,做到“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意外中,我被迫变成了“宅女”,仔细想想,自己平时太过于浮躁,已经很久没有一段完整的时间静下心来好好提升自己了。在拥有同理心的同时,并不是让自己陷入无助的焦虑和不安之中,相反,应该各司其职,做好一名学生应尽的责任:在文学经典中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2020年2月16日,偶然翻到我的手账本。本子扉页记录着上大学以来去过的城市,留下的足迹。听说武汉的樱花很美,听说武汉的热干面很好吃,待春暖花开时,真想亲自去领略这番花海的美景,亲自尝尝那碗“舌尖的味道”。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