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读后感1000字

一人孤守——读《火星救援》有感

“在太空中,没人能听到你的尖叫。”

——题记

苍茫浩渺的宇宙一直吸引着我的注意力,轻抚过手中红色封面的这本书——安迪·威尔的《火星救援》,心中不禁为马克捏了一口气。

太空探索,一直是人类科技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阿瑞斯”计划迈出了新的一步——火星。阿瑞斯1计划、阿瑞斯2计划完美的完成,直到阿瑞斯3计划遇上了超出任务承受限度的风暴,阿瑞斯3计划中等级最低的船员,马克·沃特尼被吹断的主通讯天线击中,所有人都以为他死了,怀着悲痛,返回。然而,马克并没有死,他活了下来,并修好了探路者号,最终利用阿瑞斯4计划提前送去的返回装置返回。

茫茫太空中,几乎百分之百都是一片黑暗。在直径6794千米的硕大红色星球上,没有声响,没有人烟,更不用说“小桥流水人家”了,有的只是无边的红色岩石,稀薄的大气和永无止境的沙暴。辽阔的阿西达里亚平原上除了阿瑞斯3计划的栖息舱、漫游车以及MAV遗留下的起落架,马克孑然一身,孤守在这里,努力让自己活得更久。

每一个人总会有那么一天,一切需要自己一个人去完成,当你长大了,当你有能力照顾自己了,无论是自愿还是被迫,你终会要一个人去面对这个社会。马克是植物学博士、机械工程师,所以他在火星上种出了土豆。未来是一个科技主宰的社会,掌握多种技能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孤独的来到这个世界,也终归会孤独的离开这个世界,一人孤守一具躯壳。如何让这一生不虚度,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实践。

当NASA知道马克还活在火星的时候,NASA主管特迪说了一句话——“每次出状况时,世人就会忘了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航天飞行。”航天飞行,源于人类对于太空深处的探索之欲,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自己的渴望,但每当出现预料之外的状况,或者遇到困难,人们总会萌生怀疑之心,总会不自觉地开始打退堂鼓,“我这样做行吗?”“这真的可以做到吗?”“我真的可以吗?”……其实大可不必怀疑那么多,只要有决心,有毅力,无论多么遥远的目标,总会有达成的一天。

阿瑞斯3计划的船员们,在接近地球时,收到了一个机动变轨数据,可以让他们所乘坐的“赫尔墨斯”号加速返回火星,让马克的生存几率大大提升。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去,救回马克·沃特尼。一人孤守,虽是常有,但几位志同道合的好友也是必不可少的,常言道:“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人的力量虽有潜能支撑,但终归是有限的,一个人不可能懂得所有东西,一个团队可以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未来,也许人们真的需要开拓我们的地平线,有限的能源和资源的枯竭,最终会逼迫着新一轮太空竞赛的产生。但这个宇宙——仅我们已知的范围,对我们来说便近乎于无限。装置损坏,意外事故,也许还会有不同的外星人。根据卡尔达舍夫等级,人类现在连最低级的I类文明都不是,属于0.73级文明,也就是说,如果人类不大力发展科技,甚至连书中描述的登陆火星,在火星生存,汇集全球力量,救一个宇航员等都做不到。

像书中所描述的一个人被留在火星,独立生存,也许在未来会发生,但未来,究竟是像“星际迷航”系列所描述的,宇宙中的生灵和平共处,亦或是像“星际争霸”系列游戏所描述的人、虫、星灵三族争斗,又或是“光晕”系列游戏所描述的许多种族组成不同的联盟相互争斗呢?书中马克·沃特尼的求生精神让人们意识到一个人的潜力与知识、科技能有多大的力量,但这些,远远不够,一人孤守一个星球,没有后援,依旧无法生存。

就像《安德的游戏》中说的,人们四散到各个星球,繁衍生息,再也没有什么困难能灭绝人类。愿一人孤守的情况永远不会发生在地球上或其他任何一个星球上,永远不会变成现实。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