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读书心得1000字

词话人生

--读《人间词话》有感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农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 回头幕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是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他的《人同词话》中所说的,并且也阐述的十分详细。一个人要“众里寻他干百度”,必然要经验人生的许多历程,而要 “蓦然回首”则需要种明觉, 至于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不是别人,而是一个原点,也许就是那个“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自我。只是那个“我”已经是一一个全新的自己了。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的开篇就说到“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者则自成高格,自成名句。五代北宋词所以独觉者在此。”王国维认为诗人的人格是创造境界的首要条件,所以会有“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这样的观点。境界的高格是“高尚伟大 之人格”与情、境相融合而来的,这样的结合自然就会有崇高的格调。先生还认为空有格调,无情乏韵也枉然。所以我们在读他人之词时定 要理解词人表达的意境,只有当自己真正的融入此境界的时候才会对诗词有更好的理解的体会。

境界,是王国维先生最为看重的一个词语,也是全书的核心。“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此言一出,如金石掷地。若无青莲居士的旷达之境,怎会有“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千古气象?若无欧阳修深沉之境,怎会有“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慨叹?若无稼轩的豪放之境,怎会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塞上绝唱?若无李后主幽婉之境,又怎会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 -江春水向东流”的幽怨之曲?忘不了南唐后主李煜之词一那以血 书成的文字。在他的笔下,词不再是风月笔墨,而是生命与亡国之恨的长吟。“词人者, 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李煜的词之所以扣人心弦,是因为无论顺境逆境,他都保有着一颗赤子之心。 

国破家亡,从君主沦为阶下囚的命运不但没有吞噬他的赤子之心,反而使他的性情愈发纯粹,而他的痛苦也愈发深刻。“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份深切的亡国之痛,也许深深触痛作为前清遗老的王国维先生,在他的内心引起了激烈的共鸣。作为前清遗民,眼看国运日下,世道苍凉,王国维先生却只能是徒有心焦,也许他也曾感慨过“宁为百夫长,胜作-书生”。也许他也想褪下长袍马褂,换上盔甲,一如东坡笔下“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保家卫国。

王国维先生还指出,境界有理想和写实之分,又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之分。“有造境,有写境,次理想与现实二 派所之由分。然者偏难分别。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比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现实之故也。”就像冯延已的《醉花间》词“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俊朗清雅,能够感动别人的永远是对真实的升华,而不是纯粹的虚构与写实,这正是美的根基所在。

读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我们会发现诗词别样的美,王国维先生对诗人和其诗词都分析的十分透彻,对我们所熟悉的诗词有了更深刻的阐释,让我们懂得境界的重要性。看了这本书,我有很深的感触,王国维先生那种辩证的批判思维,以及书中所体现的情怀与境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们应该从书中体会并获得那种境界,做有大格局者。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奔涌吧,后浪!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