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读后感2000字

历史的反思——读《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有感

署假在老师的推荐下阅读了陈旭麓先生的作品,全书充满爱国的激情以及清晰的辩证描写出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以及快速发展。本书意味深长,凝聚了陈旭麓先生十多年的心血,概述了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变革以及数条不平等条约机器的社会矛盾,由内及外从多方面分析了社会的问题。

在中国进行了闭关锁国政策以后,由于外国实力的持续发展,中国经济实力以及政治思想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中国社会就发生了一系列的剧变。然后中国人民开始了灾难深重的一段历史,开始在屈辱中挣扎、反抗、反思、学习。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原料市场和商品倾销市场,英国人发动了鸦片战争。其借口是荒唐的,只是为了骗去中国的土地以及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但是中国人民逐渐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危机性。终于出现了拯救中国于水深火热中的传奇英雄。例如销毁鸦片的林则徐,他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于1841年组织编译了《四洲志》,在这之后的基础上才有了魏源的《海国图志》。其中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的开始就提出著书的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提倡学习西方的火器、战舰、养兵练兵之法,表现了近代中国人在器物层面上对西方的学习。

紧接着中国迎来了第二次危机—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城乡商品经济得到发展,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战争中,几次大战的赔款使农民负担加重,生活日益艰难,出现了太平天国等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在此期间发表了《天朝田亩制度》带有一种空想主义。表达了农民们的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是不可能实现的。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之间的半个世纪里,中国因条约而陆续开放的商埠逐渐增多。延伸方向也由沿海入长江,由上游至下游,并逐步深入内陆。由资本主义掀起的这股列强浪潮不断在古老陈旧的中华大地渗开蔓延,“这是一种不仅带有侵略性的友好来往,更是充满了进取精神和生命力的东西”,它在传统中国社会中萌芽,变幻出多种颜色,与两千年来古老国度的清一色组成了斑驳而迷幻的色彩。这些色彩,是古老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的见证,而这些见证悄悄应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身上,逐渐表露出来。

这场由西方列强掀起的浪潮让中国的近代城市出现了新面孔,主要是那些开放的商埠之中,有人扮演了新角色。比如说外商就是今天某个外资企业在中国的代理商。他们应该是古老中国最先开始接触外国商人的那批先行者,或者说他们是当时最懂资本主义经济知识的那批人。他们和外国商人打交道,他们率先开始接触新事物,开始从古老的社会中抽离出来。紧接着而来的还有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新的生产方式在一头产生了资产阶级,在另一头产生了工人阶级。”当然中国的资产阶级是由外国的资产阶级用大炮催生的。这些城市的新面孔,应该说是最先感受到中国近代社会的阵痛和新陈代谢。作为古老社会的代表,去和资本主义世界的陌生物种接触,势必会跌跌撞撞、磕磕碰碰。

在这场变化中,中国城乡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得不提的是是乡村的百姓们,他们缺少远见卓识,只是单调的在东方的极乐世界过着属于自己的单调生活。但是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带领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思想改革改变了老一辈劳动人民的思想。中国人民终于在世界立稳了脚跟。

这部书以中国近代化作为全书线索,考察了中国近代社会各个层面的新陈代谢,逻辑性强便现在陈旭麓先生以时间为顺序,从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社会、生活、教育、科技近代或等角度,清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让人感到全方位,鲜活的近代史。让人清晰地了解到他的观点和见解,清晰地思路让人能更简单的了解他陈述的史事。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