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读后感3000字

百年家族的孤独盛宴

——《百年孤独》读后感

孤独是爱的底色,人就是从孤独走向热闹,寻寻觅觅,重归孤独,这是我读完这本书后最大的感慨。

这本书讲述的是布恩迪亚家族从创立到崛起再到衰落与灭亡的七代人的百年史,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一生必须完成的任务、使命。加西亚·马尔克斯用其传奇的魔幻现实主义为读者描写了一个仿佛受到诅咒——周而复始的命运结局的家族,每一位成员都用孤独描绘着自己传奇的一生;每一位成员一生都在和孤独做着至死不渝的斗争。尽管只是生平经历,尽管只是日常生活,作者却能赋予每一个人物与众不同的形象特点,让每一个人物活过来,让每一件事情都传神动人。

高晓松曾经说到了自己对马尔克斯和《百年孤独》的评价:“ 马尔克斯是目前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而这本书所打动我的,让我陷入疯狂、感伤、沉思的,是它的叙事风格、人物形象、主题启示。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文章开篇便以倒叙的方法打开了这孤独世界,也许有的读者是被“多年之后”“上校”“冰块”所激起疑惑,好奇,而霎时跃入我眼前的却是“行刑队”——一个对男孩子,特别是对军事感兴趣的来说附有魔力的词语。再接着向下阅读,“一个身形肥大的吉卜赛人,自称梅尔基亚德斯,当众进行了一场可惊可怖的展示......”“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天马行空的想象超出大自然的创造.....”我便知道自己已经掉入了马孔多小镇,无法自拔。那该是怎样的手,又是怎样的一支笔,才能将虚实结合,将魔幻深埋,让我分不清何为现实,何为虚构。我想起刘慈欣在《三体Ⅱ》谈过:“文学形象的塑造过程有一个最高状态,在那种状态下,小说中的人物在文学家的思想中拥有了生命,文学家无法控制这些人物,甚至无法预测他们下一步的行动,只是好奇地跟着他们,像偷窥狂一般观察他们生活中最细微的部分,记录下来,就成为了经典。”但想必马尔克斯并不止步于此,他用幻想的翅膀让生活飞向艺术的高堂。无比敬佩!

看完这本书,我不由地联想到《红楼梦》,同样是写一个家族的兴盛史,同样是众人的日常生活,也同样运用了避难法,就这是说,一个特别重大、特别复杂的事情(如营建大观园,数年内战)不得不写时,避免由始至终细细地写来,否则就会显得笨拙,令人生厌;应该轻描淡写地围绕着对象落笔,并在几个典型的场面上加以点染。但二者区别明显:笔者认为《红楼梦》在刻画人物形象是往往是不连贯的,按照小说情节发展来展开人物的一系列描写,侧重点在叙述,而《百年孤独》抓住一个人物将其一生的传奇故事铺展,再糅合不同人物的描写,侧重点在人物。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马尔克斯可谓是匠心独运。很多人可能会因为其中冗长的姓氏,过多的人物,繁琐的叙述望而却步,但其实只要细读就会发现每一个姓氏都代表了家族中一个特有的性格,乌尔苏拉代表乐观坚毅,蕾梅黛丝代表美好善良,阿尔卡蒂奥代表情欲物欲,奥雷里亚诺代表理性思索。这么多的人物,却是这么得孤独。

“今天星期几”奥雷里亚诺告诉他是星期二。“我想也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说,“可我忽然又觉得还是星期一,跟昨天一样。你看那天,看那墙,看那秋海棠。今天还是星期一。”“时间这个机器散架啦!”这样的言语让我啼笑不止,但细细品味,又是另一番滋味。

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一族之长) 老年时由于神志不清被长期绑在院子里的栗树下,老死后鬼魂一直萦绕在家里。:乌尔苏拉·伊瓜兰本老年时失明却不被家里人察觉,活了120岁,预知到自己将会在暴雨过后的晴天死去。

第二代: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老年终日在小作坊里制作小金鱼。阿玛兰妲·乌尔苏拉 将自己手腕烫伤后以黑纱缠住,保持童贞的老处女,拒绝所有追求她的人。老年时遇见死神后根据死神的指引为自己织丧衣,一心想死在丽贝卡之后。最后还是死在丽贝卡之前。四年后丧衣织好,安排好自己的丧事后穿着自己织的丧衣死去。丽贝卡 老死在与世隔绝的家里:

第三代:阿尔卡蒂奥在与保守派的战争中失败,最后以渎职罪处以枪刑;奥雷里亚诺·何塞 去剧院看戏时拒绝搜查被保守党阿基莱斯·里卡多上尉枪杀,未婚未育;十七个奥雷里亚诺回到马孔多后去教堂洗礼,用灰烬在额前画十字之后再也洗不掉,后来被父亲的敌人瞄准额前十字灰烬印记一一暗杀。

第四代:美人儿蕾梅黛丝·布恩迪亚 在一个午后乘着床单飞上天了;何塞·阿尔卡蒂奥第二和奥雷里亚诺第二 同时死去,又被误下葬到对方的坟墓。

第五代:何塞·阿尔卡蒂奥被曾一同发现金币的孩子为了抢夺金币而把他溺死在水池里;雷纳塔·雷梅黛丝(梅梅) 被送到曾经接受女王培训的修道院里生活。生了儿子,将他送回马孔多。衰老而死,终生一言不发。阿玛兰妲·乌尔苏拉乱伦生下带猪尾巴的孩子,血崩而死

第六代奥雷里亚诺·巴比伦 爱人死去的当天由于伤心过度离开家,第二天回来发现刚出生的儿子不见了。此时的第七代已被蚂蚁吸干,只剩下一张干瘪的皮。他解出了羊皮卷的秘密:家族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最后的最后他与这个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同整个马孔多一起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人与人之间的悲欢并不相通,很多时候是因为人们其实不想悲欢相通。老何塞为了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沉迷研究,脱离家庭生活。乌尔苏拉年轻时为一大家子的生计劳碌奔波,晚年被孩子们当玩具耍弄。奥雷里亚诺上校发动三十二场战争甚至背离初衷于战争中迷失。阿玛兰妲被告知做完寿衣就会死去,从想尽办法拖延到静静迎接死神降临。他们都是孤独的。何塞的孤独来自无人理解,乌尔苏拉的孤独来自不被关心,上校的孤独来自他对这个世界的冷漠,阿玛兰妲的孤独来自对付出爱和接受爱的恐惧。可怕的是,这些因素藏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里,使孤独无孔不入。

当马孔多消失在世界上,我想这不会再是一个家族的孤独,而是整个人类的孤独与悲哀!我们一直在争论,世界是朝着更加文明的方向发展,还是朝着日渐原始的方向灭亡?猿人们擎着木棒满世界的追赶飞禽猛兽,后来我们的祖先教会我们用笔和思想来争取食物和衣服。到了今天,有人觉得笔和思想太羸弱,为了完全霸占他的食物和衣服,他无羞耻的拿起始祖的棍棒或者直接杀戮,或者指挥他的雇佣兵抢掠别人的东西。谁不知道,把与自己同个食物链的竞争者全部杀死或者控制,他的傲视群雄将有多么孤独?我想马尔克斯用一个家族的兴衰讲述一个时代的兴衰,他用了一个很特别的方法:人名的大量重复。大部分读者看着看着会把人名搞乱。事实上,人名的混杂重复与某些情节的对应,都是作者精心安排的。它是重复的变奏曲。它告诉我们,家族的历史、国家的历史、大地的历史只是一个不断重复的咒语。

梁文道先生曾在节目中说到:“无论如何,《百年孤独》里有太多精彩发亮的句子和篇章。我看《百年孤独》最强烈的感觉是,马尔克斯简直在耗散自己的才华,因为到处都是密集而充满华彩的段落,每一页都充满了爆炸性的句子,从头到尾都贯穿着一种高度紧张、凝练的能量。”

我们无需自怜自苦地感慨孤独,至少我们比这个注定孤独百年的家族幸福得多。“总有一个时刻一样东西能触动心灵的弦,生未百年,死不孤独。”而我只希望这样一本书,可以唤醒世人,避免重复的孤独!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