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读书笔记1500字

我们与父母是两代人,中间有着时光和历史的隔阂。同样,我们也有尝试着跨越那岁月上的障碍,将我们之间的记忆重新磨合。或许,在读此书的我和你同样有着安德烈的想法“我们不再是你们所认为的小孩子了,我们有独立人格会独立思考问题。”一直想任性地摆脱掉父母温暖甜馨的怀抱,一直想有着独立、自由翅膀的我们是如何从这小小的窝飞向大千世界。就这样,两代人慢慢走散,他们伫立在原地,或迟疑、或惊叹、或彷徨。龙应台与安德烈之间来往的36封家书,一面从成人的视角用定义化和历史性的方式,一面从多样化和复杂性的刚刚成年人的视角去勘探世界。这是一个美好又新颖的方式,同时也是两代人思想交汇和碰撞。他们之间的交谈开放而自由,涉及国家、名族、道德、爱情等等问题。我在思考,等到十八岁的我们是否也能够像安德烈一样去考虑国家的安危、道德的沦败呢?是否也能够像。 

他那样和母亲去探讨生活大小琐碎之事呢?读完此书,有一连串的考问,大大小小。我曾经也想象过父母那个年代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兴趣爱好。十八岁的他们或许早已挑起家庭的重担,或许已经踏入大学的学堂。他们那时的生活与我们当下的生活之间有什么异同?他们相较于我们有哪些缺憾,又比我们这代多收获了些什么?他们经过贫穷、受过苦难,历经岁月的挣扎以及被迫生存的艰辛。他们也曾有过幸福,享受过甜美。日间田野里的劳作,傍晚电视机前的守候,那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大街小巷风驰电掣的感觉。这些看似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得来容易,但往往是我们这一代更加缺乏的“体会”。父母这一代学到的是如何从贫穷中站立,如何在极苦中永不言败,他们做到珍惜、珍爱、珍藏。贫穷是送给勇敢者的行囊,这里面有着知识、智慧、财富等等,他们对贫穷心怀感激,同时也是对那个年代的怀念。正是在那种岁月下的熏陶,才有我们引以为豪的上一代。 这个世界上有百万富翁,也有天天忍受着饥饿、疾病、吃不饱穿不暖的百姓,而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这是我和安德烈同样所思考的问题,他把自己说成是一个“百分之百的混蛋”,而我想到的是道家老子里所说的“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呢?从站在对立面的角度上说,我们像是站在桥头两岸的两群人,来来往往不认得彼此,也从未为他人所停留过,是匆匆。我所认为的贫穷与富裕像是沙漏,一边在减少一边在增加,我们互不亏欠,因为我们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份子;我们互不嫉妒互不干扰,因为在我们的一生中还有许多值得去体验、去领略,我们有自己独有的“唯一”,却缺失着他人眼中的“拥有”。人生的路需要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不必回头。所谓的“两种道德”可以说是每个人内在的潜规则和潜意识,不必为自己或他人的某一种道德素养而去斤斤计较,或许他也有道德善良的一面,不是吗?“给河马刷牙”是一封著名的书信。它给予了父母们启迪:教育的根本是让一个人拥有智慧,而不是让一个人拥有名、利、权。它也给予了当代青年人启迪:你,要以自己引以为豪,而不为生活所迫将就活着。 

我同样也恐惧过一个问题:我,就是那最最平庸的人。“平庸”一词细说来可怕。“平”,平凡;“庸”,慵懒。当时的我不接受这个词降临在未来的我身上,仿佛一个人身上被铺上了一层灰,灰蒙蒙的,也可以比喻成人海中那位最不起眼的那一位。平庸之人往往是世界最容易忽略掉的一个对象,被世界遗弃,被他人忘记,就像海浪带走岸边的细沙那样悄然无声。我害怕平庸,但平庸的根本在于这个世界上有你要攀比的对象,若这个世界上失去你的参照物,你还觉得自己平庸吗?再极限一点,若这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你还会觉得自己平庸吗?不会,你会觉得自己是上天的恩赐,是真正独一无二的。千山万水走到最后,还是“自己”二字,无需活在他人的阴影之下,更无需活在自己的想象之下,伪装着自己平庸的哲学。《亲爱的安德烈》一书中,有着安德烈对母亲的提问。“你会害怕什么”“会怎样面对自己的老?”最真实朴质的问题,同样也有着最质朴的回答。龙应台作为母亲,她经历过自己与一个刚成人的孩子的心灵上的沟通,她身为博士,但在她的人生中的每一步都在学习和经历着人生每一个阶段所要承担的责任。人生每一个阶段后有许多纷杂的事情踏之而来,每一个人都是初学者,每个人都如约在平等的起点相见。愿阳光撒满道路,愿道路布满荆棘。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