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读后感1500字

【第1篇】

书写我心 

书,是人一生中接触到最多的东西。如:上学时摄取知识的课本;工作是用来打发时间的小说;老年时为了赢得广场舞大赛而研究的广场舞秘籍;每个人每个时期所接触到的书都会有所不同。

中华国学源远流长,千年文明积淀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粹,成就了“经史子集”的文化大观,孕育了独具魅力的民族气质。这是我们中华子孙应该继承的最珍贵的文化遗产。共享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研读中华传统的国学精华,品悟经世流传的至上的真理,含英咀华,对现代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来说,称得上是一种精神的洗礼。 

像清朝的吴敬梓就写了一部讽刺当时社会风气的小说——《儒林外史》。这本书博采古籍,汇既有音韵优美的诗歌,如《诗经》《唐诗三百首》;又有微言大义的诸子典籍,如《论语》《庄子》;还有浩荡磅礴的史家绝唱,如《史记》《资治通鉴》;以及精彩绝伦的演义小说,如《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等。采用准确的注释通晦涩的文字,用精妙的译文展示原著的风貌,用透彻的解读传达先人的智慧,构筑起绚烂的文化盛宴。希望这本书如春风化雨,帮助我们陶冶情操,锤炼心志,充盈智慧。

《儒林外史》是清代文学家吴敬梓所著的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作者有意把故事发生的年代假托为明代,实际上写的却是清代广泛的社会生活,批判了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精神堕落和与此相关的种种社会弊端。 

与一般的章回小说不同,《儒林外史》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而是由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故事串联而成。作者用准确、洗练的白话,不但生动描绘了范进,严贡生,娄氏兄弟等迂腐丑陋的假儒士,假名士,还刻画了王冕,虞博士,庄尚,杜少卿等不慕富贵,心胸豁达的真儒贤人,并在他们身上寄寓了自己的理想,因“其文又戚而能谐,婉儿多讽”,堪称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此书堪称一副活生生的社会而貌图。 

胸无江海心难阔,腹有诗书气自华。陋室常余书卷在,清心自有墨香来,读书是一种品质,是一种职责,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境界。读书,能使平凡简单的人生归于灵动厚重,能让浮躁喧嚣的尘世趋向沉静温和。读书不能取巧,没有捷径,不可“取二三诗文务求滚瓜,铭三五散句惟求烂熟,生吞活剥,断章取义”。囊莹映雪,偷光刺股牛角挂书,手不释卷;废寝忘食,韦编三绝。凡有大成者,必是刻苦人。

“书籍有如人体血液一样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这是高士其说的一句至理名言,也是我对读书的最好理解。正是这样,书籍是开启未知大门的钥匙,书藉是攀登知识高峰的阶梯;书藉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梁:书籍是穿越激流险滩的航船;书藉是指引前进方向的灯塔;书藉带我走向阳光大道

读书的感觉真好。读书可开阔视野,明了天下之大事读书可陶冶情操,使人心胸更加开阔,读书可醒脑益智。 

【第2篇】

读《儒林外史》有感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这段历来被文人骚客所咏颂的千古绝唱便出自于吴敬梓老先生的《儒林外史》。

《儒林》无疑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之中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鲁迅先生曾评价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由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所谓外史,大抵是既有着正史的庄重,又兼容着野史的诙谐,无疑是二者结合的典范。同时,吴老先生本是安徽滁州人,晚年又走访了扬州、南京等地,使得他的文章有着皖南和江南一带的风土人情。《儒林》之所以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正是因为它以一个不一样的方式讽刺了那些一心为官的“读书人”。这其中共有四位代表性的“奇人”。

这第一位无疑便是“东方葛朗台”——严监生。严监生这个人物十分有趣,一方面,此人的吝啬在书中体现地淋漓尽致——他在临死前仍念念不忘两根灯蕊草。另一方面,如果细看的话会发现严监生也有着慷慨大方、富有人情味的一面。总体来说,本书对于严监生这个形象的构造可以说是入木三分,恰到好处。

第二位“奇人”——严贡生,他是严监生的大哥。此人是乡里闻名的恶霸。严贡生家里养了只小猪,走丢到了隔壁王家,王家人出于好意便把小猪送了回去,可他却说走丢的猪不吉利,八两银子就卖给了王家。待到王家把猪养大了之后,猪又跑到了严贡生家中,王家人上门讨要,他却又说猪本就是他家的,拒绝归还。王家人一气之下便与他争吵起来,结果又被他打断了腿。当严贡生走投无路时,结果还是弟弟严监生这个吝啬鬼出钱才解决了问题。

第三位“奇人”,王冕,也是本书中第一位登场的人物。此人可谓是天赋异禀,年幼时便自学成才,精通画技且文笔颇佳,弱冠之年便已贯通天文、地理。并且此人为人清正,不愿为官。有位老爷曾经想抬举他,可他却连夜逃走了。朝廷要聘请他为官,他又逃往了会稽山,后又因病逝世,死于会稽山曾下。连吴老也感叹这样的人世上又有多少呢?

第四位“奇人”杜少卿,此人可谓本书中的一股清流,同时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他出身名门世家,家缠万贯,从小便过惯了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可他却又不同于严监生的那般为富不仁——每当有人与他诉苦时他便大把大把地给人家送银子用。此人侍人也是公平公正,在他眼中不分什么三六九等,一视同仁。一旦他心情不好,无论是富有的商人的还是高高在上的官老爷想请他喝酒都难如登天,相反,他一高兴跟任何人都能一同畅饮。曾经安徽巡抚荐举他去赴京应试,但他却装病推辞,想要过自己的快活日子,成了杜家第一个“败类”,第一个清新脱俗的“败类”。杜少卿这个角色也影射了那些脱离了以科举取士来对读书人的人生道路进行规划的封建阶级掌控的人。

《儒林》以旁观者的视角去看这世间百态与科举取士之下的黑暗社会。吴老对那些“读书人”的暗讽有利于我们更正三观,也警醒着我们:在当下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一定要走好自己的路,不要因为路走的太远而忘了自己为什么要走这条路。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