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目送》有感1000字

【第1篇】

书香伴我成长——读《目送》有感

书香,是书籍淡淡的油墨味,是生命永恒的味道,更是书籍内在的味道。

书橱中,在那些有着纷繁复杂的装饰的书中,我一眼就香到了你。你没有过多的装饰,全身上下只有几种绿色混夹在一起,仅此而已。正如你那不加装点的名字——《目送》。

初中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体会,内容和你的外表一样单调无味。我一向喜欢有曲折情节的书,所以在草草翻阅了你之后,随手放在一旁,继续投入情节跌宕的小说。你只是静静地呆在一边,散发着书香默默陪着我成长。

上了高中,一个晚上,正准备阅读时,偶然间,我想起了你。拂去表面的灰尘,我开始认真地品味你其中的韵味。

你一共包含了十二篇散文,写了父亲的去世、母校的衰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写了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等内容。也许是年龄增长的缘故,读完一篇,我总有很深的感触,你散发的书香味正渐渐变浓。

当我读到《时间》时,我深受触动。你介绍了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量时间,随即发出自己的跨年狂欢的看法:跨年狂欢也是一种时间的集体仪式,表达了作者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读完,我便在思考:我每天生活在快节奏的社会里,每天是两点一线的生活,是否真的已经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时间,还是在大肆挥霍着自己的时间?你告诉我要在每一分每一秒留下足迹,做更多的事情,不要等到老时追悔莫及。我以前并没有好好把握时间,沉浸于那些有跌宕情节却没有任何帮助的小说中,虚度光阴,漫无目的地前行。你散发的书香伴我成长,让我明白时间的重要性。

最喜欢你当中的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渐逝远。……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这段话充满了意蕴,使我想起古人的一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亲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无法取代的位置,父母是我们人生途中重要的人,是我们可以一直信赖的亲人。不要等到最后只能看见他们的背影才知道后悔,因为那时,已来不及了。回想自己的生活,自己并没有好好和父母聊过天,有时会为了一些小事和父母斗嘴,并没有真正从内心去了解他们的感受,体会他们的辛苦和无奈。读完你之后,我知道如何和父母相处,如何去避免亲情淡漠化,如何和父母消除隔阂,增加和父母之间的信任。你陪伴着我长大,让我了解了亲情的美好,更加懂得珍惜亲情。

感谢你——《目送》,你散发的书香包围了我,让书香伴我成长,让我明白许多深刻的道理。

因为你,我的人生充满诗意,我的心灵变得充实。你散发的幽幽书香,氤氲了我周围的环境,使这香味伴我成长,从迷惘走向希望。你给我带来书香,带来生命永恒的味道。

淡淡的书香味儿,将伴我一同成长,前行!

【第2篇】

背影----读《目送》有感

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

----题记

所谓“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箱地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真正的“家”,不是一个空间,而是一段时光。

目送向我们叙述了:她作为一个母亲,她目送着她的儿子一天天地长大,成熟,甚至叛逆,嫌弃她;而作为一个女儿,她也目送着她的母亲一天天地变老,变得不认识她,目送着她的父亲燃烧在殡仪馆中;同时,作为一个“人”,她还目送着世间的一切,应该说是发生在她身边的一切,目送着......

目送中,让我记忆最深刻是菊花

菊花中主要写了一次,菊花的上司中风了,而他的“妻子”决定就让他保持着植物人的样子,菊花看到了这一幕,于是告诉了与她分居的丈夫,再次说要和他签离婚协议书,可她丈夫还是不愿意。回了一句:

怎么就知道,你活得比我长呢?时间才是最后的法官。

作为一名初中生,我不能理解大人们明明不相爱,为何为了个人利益要在一起,不能理解为何要为了个人利益而去“谋杀”一个人的自由,而又为何明明在一起了,确又要因为某件事而分开。我明白世界很残酷,社会很残忍,也明白互利的“爱情”比没有互利的关系的爱情要持久。

但是,为什么,这个社会为什么要把人变成这样呢?这不就跟封建社会的风气是一样的吗,甚至比封建社会还要差,因为封建社会的女子们攀附的都是朝廷中被皇上重用的大臣,而如今,这样有权有势的人物太多了,所以现在的社会也染上了那种攀附权贵的趋势,仿佛是什么事情,用钱都能解决,但并不是这样的。

而合上书,想着《目送》中的一句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回想我的十二个春秋我见过的背影:当我第一次去幼儿园的时候,也曾朦胧着泪眼一次次地回头注视父母离开的背影,那时的他们手牵着手爸爸强壮,妈妈瘦小,也常时不时地回头向我挥手。上小学时,我也曾在校车上看着妈妈依依不舍的目光,如今,步入初中,每次进校门,都会头也不回地奔向教室。回家后,也不常跟他们说话。

这时,我突然感觉到我的父母也许跟龙应台的感受一样。

以前总是不理解亲人的目送中的深意,但每当我发现父母渐渐老去时,才有那么一丝的不舍,我们总说自己已经长大,可是我们给亲人们做过些什么呢?我们注意过他们在我们身后的目送吗?

如果我们现在还是不珍惜我们所拥有的爱,也许有一天,你想目送着他们离开都无法完成了,父母所希望的是什么?不过就是我们多留在他们身边,多和他们聊聊天?所以要多多珍惜和他们一起的时光,因为你会发现,你和他们的相处会越来越少,你们的共同话题也会日益减少,所以,好好珍惜爱你的人。

这就是真实的目送,我从这白纸黑字中读出的目送。

让我们留给亲人的不再是那么多的背影,而是笑脸,好吗?

【第3篇】

读龙应台的书,总像在品一盏色泽翠绿的西湖龙井,芳香四溢,沁人心脾,着实令人回味无穷。我想,一本好书的魅力所在,不需要太多的华丽词藻,仍能让人触动。

《目送》便是这样一本好书。字里行间自是没有徐志摩那般的优美,它更像一位和蔼的老者,亲切自然。这是有关三代人的故事,七十三篇的散文,是对往事的追忆,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是对生命历程的感悟。父亲死了,母亲老了,儿子长大了,身边的老友和兄弟还彼此牵挂着……三代人的孤独与难过,懵懂与思考。原来一生可以很短,短到只是眨眼的功夫,身边的人就所剩无几了。原来一生也可以很长,长到只能不停在孤寂中徘徊。

犹记得书中的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让我想起两件小事。一件是有一年小叔外出打工,两千多公里的路程,注定了回家的次数是屈指可数的。临行前,爷爷再三叮嘱小叔好好照顾自己,小叔也交代了几句,随即上了朋友的车。车子启动了,在不平缓的道路上显得颤颤巍巍,爷爷扶着门,望着远去的车,我分明看见他那已经略微浑浊的眼睛里有水花在闪动着。另一件事是有段时间天气突然转冷,爸爸到学校里给我送厚点的外套。那天飘着小雨,爸爸没有带伞,径直离去。我望着他的背影,惊觉他两鬓的发丝不知何时染上了霜花,背部也变得微驼。意识到这一点,我心里的某处忽的就空了。我想我此刻的感受与当年人来人往的车站上的朱自清的感觉是一样的。

关于那段话,我不敢说有多懂,在十多岁的年华里阅历毕竟是不够的,但我的感觉就从这两件事中油然而生,几分理解几分惆怅,说不清。

还有一个公益广告,是有关一个母亲和儿子的。从小的时候起,母亲就接儿子放学,他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嬉闹。孩提到少年再到青年,母亲走得越来越慢了,而儿子还是奔跑着的。等儿子回过头时,母亲在身后慢慢走着,岁月夺去了她旧时的容颜,她患上了痴呆的病症。最后只剩母亲在儿时的操场上独自守望。看到这,我不禁热泪盈眶。简单的目送,不知包含了多少的情感啊!你是否注意到你第一天自己去上学时,妈妈在身后担忧的目光?你是否还记得当你学会自行车时,爸爸在背后欣慰的目光?你是否能感受到当你走向领奖台时,爸妈望着你的背影,流露出的骄傲目光?

时间还是马不停蹄地流转,生命中的人,来来往往,经常会有“目送”的场景。“目送”着昔日友人的渐行渐远,“目送”着长辈的离去,“目送”着孩子长大后的飞翔……每一种“目送”可能代表着生命里的某部分在丢失,其中包含着的,是无奈,是不舍。我突然生出一种莫名的伤感,笼在心间。

我们一路向前,渐渐体会到孤独的滋味,懂得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但总会有那么一个人或一群人在你不知道的地方默默看着你从一颗小小的种子,变成一棵能顶天立地的大树。,哪怕走的再急,也别忘了回头,看看身后那些炙热的目光,那是爱本身的炽热。

目送读后感

【第4篇】

一个闷热的下午,百无聊赖,便跑去图书馆缓解一下内心的焦躁。谁料,一本嫩绿夹杂着浅灰的油纸封面的书让我的心一下安静下来,映入眼帘的是“目送”两个大字的书名,我决定打开看看。

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国台湾女作家龙应台。龙应台的文字就像上好的绿茶,初尝有苦涩感,但回味醇厚,令人口舌生津。第一次读她的书时,觉得内容着实生涩难懂,与我的生活相距甚远,细读后忽然觉得烟消云散,眼前豁然开朗,读至精彩处还不禁颔首以表赞同。所以,人对书本内容的理解与他的阅历成正比。

《目送》通过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并行,写出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出缠绵不舍和决然的虚无。

当我读到“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我的心有种难以言喻的痛楚!当读到“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我的心再一次被刺痛,“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一个人听音乐”,我们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对我们是如此的排斥与冷漠!

于是“我慢慢,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总有一天父母会离开,正如书中写的“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承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的目送”。所以,做儿女的我们要明白,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让他们的目光多点落在我们的面孔上,而不是含泪看着我们渐行渐远,常回家看看。

你说你的眼里只有我,我说我的眼里还有广阔的天空。一次次生命的轮回,为了不留遗憾,这父女母子间的情缘啊,且行且珍惜!

点评:生活中处处都有感动,每一个瞬间都足以珍藏。这是一篇读后感,跟随作者的感悟,拨动读者心弦的是作者对“离开”一词的细腻感触和理解。作者在文中注意到了书中几个细节的刻画并引发感悟,让“父女母子间的情缘啊,且行且珍惜”的主旨得以加强和延伸。文章语言细腻流畅,感情真挚感人,很不错。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