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读后感600字 

【第6篇】

这个寒假,我读了许多书,其中,《草房子》给我的印象是最为深刻的。

这本书写了男孩桑桑作为油麻地小学校长桑乔的儿子度过的刻骨铭心的小学六年生活。

《草房子》的故事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身边也许就会有类似于这样的故事和生活方式吧?

文弱聪慧的纸月、小小年纪便挑起帮助家人的沉重担子的细马、在困苦中奋斗的杜小康、执着的让人心寒的秦大奶奶、忧郁的温幼菊、对感情专一的将一轮、可爱乖巧的柳柳和可爱善良而心里又有着奇妙想法的桑桑……作者对他们的描写,总是让读者觉得有一种好像书里的人物就在眼前的奇妙感觉。

我很喜欢《草房子》里的小主人公桑桑,因为在他的身上,能看到现在的小孩子身上看不到的单纯、善良、可爱和顽皮、以及有爱心。

在桑桑升初中之前,他病了,病得很重,桑乔不相信这个残酷的事实:不久后桑桑将会离他远去。于是,他们四处奔波,去了好多大医院,讨遍了偏方,几乎问遍了所有人,却毫无办法。

当我看到这里是,我的心一次次的揪紧,一次次的为他紧张、难过,可他没有放弃!

终于,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绝望,一次又一次的空欢喜后,桑桑的病终于好啦!我真是打心眼里高兴!同时,我还很佩服桑桑的毅力!

《草房子》这本书写得非常好,尤其是对景物和人物的描绘,细腻且到位,读完后,还能给人深深的反思。

【第7篇】

《草房子》读后感

在油麻地里绿油油地农田上,星星的点缀着一个个草房子。屋顶上铺着厚厚的稻草,在阳光的照耀下,金灿灿的。

《草房子》这本书,讲述的是油麻地小学桑桑的童年故事。书中描绘的桑桑是一个天真,富有想象力,调皮,善良的孩子。他也是我在这本书中最喜欢的人物了,桑桑是油麻地小学桑乔的儿子,但桑桑就是桑桑,他与别的孩子一样,喜欢玩。在油麻地小学,还有一个叫陆鹤的孩子,他是一个秃子,寸毛不长,以至于大家都叫他秃鹤。有一回,陆鹤上学时,头上戴了一顶帽子,班里有的同学见不着他的秃头了,总有点不适应。就在下课的时候,桑桑与几个孩子拿走了戴在陆鹤头上的帽子,还将帽子挂在了国旗杆上,使得他气的哭了起来。我从这一点看出了桑桑是个调皮的孩子。

虽然调皮,但是桑桑也很善良。书中还有一个叫纸月的女孩,纸月长得很清秀,看起来到像城里的姑娘,学习成绩也很好,学校的文艺汇演上,总少不了她的身影。纸月之前是在板仓小学上学,但因为板仓小学有人欺负纸月,所以转到了油麻地小学。但在桑桑发现纸月有一段时间上学天天迟到,于是就打算早上去纸月家看看怎么回是。正当他走到板仓时,发现路上有三个孩子,这时纸月从前面走来,她好像看见了那三个人,桑桑顿时明白,他们要在这里欺负纸月,于是上前救出了纸月。这里说明桑桑也是善良的孩子。

桑桑有一次在大医院查出得了“不治之症”后,他又答应了妹妹柳柳,带她去看城。可他当时身体非常虚弱,还不忘自己的承诺,拉着妹妹的手,坐上了车去看城。到了城里,桑桑拉着妹妹的手,手心里直冒汗。当家人找到了他时,桑桑已经昏过去了。好歹最后一个老中医,给桑桑开了一个方子,才把他治好。自从这以后,桑桑变得懂事多了。读到这儿,我心里终于松了口气。

读完《草房子》后,我的感觉是:书中描绘的油麻地,每天都有新鲜事发生。特别是油麻地小学,里面有很多鲜明的人物形象,有让人喜的,有让人叹息的。在我们的童年生活中,要知错能改,乐于助人,友好,像桑桑一样。这就是我读这本书的最大感受。 

【第8篇】

放寒假前,雷老师给我们布置了假期里要读的书。因此,一个寒假,我差不多都沉浸在书的海洋里。

有一天,我在书架上漫无目的找书时,一本书突然闯入了我的视野,那是曹文轩的重点作品之一——《草房子》。于是,我放下手中的书,从书架中把这本书抽了出来。

我本想大概翻一翻、看一看,没想到一下入了迷。《草房子》把我带到了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叶、静静的大河、一望无际的芦苇荡,我仿佛置身于其中。那里生活了一群可爱的孩子,聪明又顽皮的桑桑,村庄秃顶代表陆鹤,顽强拼搏的杜小康,文静柔弱的纸母儿……

在这群具有代表性的孩子当中,我最敬佩杜小康了。他家虽然后来一贫如洗,面临厄运和灾难,杜小康仍笑脸相对,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而我最令我敬佩的是他勇于承认错误的品质,杜小康家原是村里最富有的一户人家,杜小康也是小孩中唯一有自行车的一个孩子。一天,杜小康请桑桑去打谷场跟他学骑车。学了一会儿,两人都饿了,正巧杜小康有红薯,两人便决定烤红薯吃。正当他们烤着红薯的时候,火一下大了。幸亏杜小康眼疾手快,把火扑灭了。两人立刻回家。但他们并没发现,一股未浇灭的火在风的助威下烧着了一个大草垛。这可犯了大错!正好有个人在火灾前看到了两个孩子,并把这一消息报给了学校。学校立刻召开全校大会,杜小康在大会上勇于承认了错误,而桑桑则成了“缩头乌龟”。

现在,许多学生都像桑桑一样,犯了错误却不肯承认。非要等到老师发出警告或说出调查出来的后果后才肯承认。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杜小康学习,勇于担当责任。

《草房子》里的其他人也有自己的优点,我们在这本书中也能发现自己的影子。如果你有兴趣,不防找来读一读,我相信你也会非常喜欢的。

评语 :好书推荐犹如赠人玫瑰!

【第9篇】‘

这是一本感人的书,书中的每一篇故事都令我感动,令我流泪。

这是一部值得人细细品味的少年长篇小说,出自大作家曹文轩之手。它主要写了男孩桑桑作为油麻地小学校长的儿子的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他亲眼目睹了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又催人泪下的震撼人心的故事,这些事情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内心世界里。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本书的主人公桑桑,突然在考初中前,患上了叫“鼠疮”的怪病,脖子上长了肿块。父亲桑乔带着桑桑去了许多大医院,可见多识广的医生们也束手无策。桑乔知道:儿子桑桑即将离他而去了。后来,桑乔又带着他讨遍了偏方,可是没用。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绝望之后,桑桑的病迎来了转机,在一位老医生的帮助下,桑桑的病终于好了。

我真佩服桑桑的勇气,在自己病情加重的情况下 还能继续看病求医。要换成我,肯定人没死,心就死了。整日目光呆滞地看着窗外唉声叹气,抱怨上天的不公,慢慢等死,而不会珍惜剩下的每一天。我觉得桑桑能如此从容地面对死亡,北仓的被命运玩弄,又能顽强地于厄运拼搏,乐观地去面对,是因为他对生与死有了深切的领悟。

然而类似的事情又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就比如说邻居家的大姐姐,今年正在读高三,正是在这样一个绽放青春活力的年纪里,他不幸换上了恶魔似的白血病。即使躺在了病床上,可她依然顽强地自学了剩下的课程。病痛每时每刻都在折磨着她,可他总是向大家展现出一个自信、豁达的笑容。许多陌生人自发地为她捐款,希望她能战胜病魔,回到她爱和爱她的校园。随人结果令人惋惜,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远去。可她在弥留之际,为曾经帮助过她的人,写了一封充满爱意的感谢信。他没有害怕,也没有恐惧。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死亡的心理,她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虽然我们不会过早地面对死亡,但在生活中总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每当这时,桑桑这个乐观向上,不屈不挠的伟大形象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想这就是《草房子》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