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我》读后感600字

纸短情长,写不尽人世沧桑

—— 《你和我》读后感

暑假里曹禺110年诞辰纪念活动中,万方对于话剧的解读深深吸引了我,于是去读了万芳的《你和我》,一位老年人的家庭回忆录。因为时间太久远,导致原本的伤痛,被情感淹没,平平静静的描述看得平静,书里面人仿若家常。

《你和我》中收录了万方的爸妈与亲友写的一些信件,是我们这个年代,年纪所失去的浓烈的情感表达和敏感。而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万芳她父亲曹禺与巴金的通信。两个人的友谊,让我想到了“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曹禺通常叫巴金的字,芾甘,后来叫老巴。漫漫长生,你来我往的信件,有书有画,临了最多的却是家庭和疾病。这些信将学者打入普通有趣的老头。信件从林林总总一封几千字,到临终每封却只有三两句活,因为“写字困难,不多写了。”

想来用一位知己,也是一件困难却又幸福的事啊。而那个年代,书信的往复更是加重了这一份情感,天下间最浪漫的日常琐事,本来就是鱼传尺素啊,书信往复间的等待,又漫长又迷人,书信间的友情,像极了温煮的醅酒。爱一个可以谈天说地的知己,更加难得。通过写信这种古老而又温情的方式,见字如面,一笔一画都带有情感,纸短情长,写不尽人间惆怅。

纸短情长,人生苦短,那些字里行间的感情,如果没有记录下来,随着时间流逝,可能也会渐渐淡忘,而属于文字的魅力,将作者的故事使人感同身受。希望我们也可以拥有这样一段知己的友情。在这个时间流逝飞的年代里,像万方父亲曹禺与巴金老先生一样,可以找到一位谈天说地,从学业到日常,从青丝万千到白发苍苍无话不谈的好友。

万方的《你和我》虽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是平平淡淡的叙述,却让我对那个年代,那一份情感充满神往。让我对未来的生活和交友充满向往,她的书让她父亲以及亲友的感情得以延续,得以传承,也让我们得以了解,像了解邻居的日常一般,听她娓娓道来,说尽那藏在每一封书信里的故事和情感。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