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读后感800字

 人间善恶

——读《罗生门》有感

何为善,何为恶,何为人性?真相原是残酷的。寥寥几千字,便披露得淋漓尽致。

这是荒凉的京都,衰微的京都。在民不聊生的灾难年代,似乎一切善恶都没了边界。朱雀大路——平安京的中轴线的最南端,本应繁华的罗生门,现在成了狐狸来往,强盗来往,堆放弃尸的阴气之地。乌鸦盘旋,野草丛生,一番破败之景。

正是这样的罗生门下,一个家将正在躲雨。他的周围,空无一人。想必他原本也是不愿来此,但被主人遣散的他,京都衰微的余波中的他,没了去处,能否活下去都成了问题。家将的心中,满是纠结。他已经“没有工夫来捡手段了”。要想活下去,无非两条路,既然“捡手段”的结局定是“饿死在空地里或道旁”,那就只有“不捡手段”——做强盗。可他的心中还有着反抗这现实的意愿。

京都凄凉的晚风吹着,家将走进门楼,想在此度夜。他原先认为这楼上的,不过是死尸罢了,可楼上却明明地明着火。轻轻地爬上楼,一瞬间,家将被震惊了——一个瘦弱的老妪正蹲在死尸中拔一具尸体的头发。见此景,家将心中燃起无名的怒火与憎恶。先前想做强盗的事早已抛在脑后了。他走上前去,抓住了老妪,质问她在做什么。老妪的回答不过是那样,拔来做假发的。她仍在辩解着,她若是不这样做,便是要饿死的。况且被她拔头发的女人,生前就是个用蛇肉当鱼卖的恶人。家将一边冷冷地听着,一边心中早已变了想法。他已经决定要做强盗了。于是,他上前剥了老妪的衣服,只留气绝似的老妪在死尸间挣扎……

善与恶,原本就没有清楚的界限,不过是立场不同罢了。女人的所作对买她蛇肉的侍卫来说是恶,可对女人来说不过是没有办法。老妪也是,家将也是。文中的家将原本在伺候多年的主人家,不经世事的残酷,在他心中,自然是向着所谓的善。可在当时那样的社会中,人人都无法自保的社会中,保持自我就意味着覆灭,他的主人不是也一样把他遣散了吗?在黑暗的社会里,更多的人是像家将一样,明知自己不得不沉沦,但又害怕沉沦,于是打着“不这么做,便要饿死”的借口,给自己心理暗示,给自己以一切都是正当的暗示。

无论是在当时那个衰微的、破败的年代,还是在如今的社会,善与恶的争论一直都在。善是恶的表面,恶是善的本质。人生来就是利己主义者,比起只存在于谎言中的所谓的“正义”,人们更愿把利于自己的称作“善”,不利于自己的称为“恶”。善恶不过是人们的一厢情愿,而定义它们的是我们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罗生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善与恶。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