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边城》有感800字高中

【第1篇】

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读《边城》有感

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叫《边城》这本书的作者是沈从文,写于1933年的一部作品,主要写了一个叫翠翠的小女孩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湘西,湘西是一个群山环绕,水上交通发达的地方,在湘西的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个叫“翠翠”的小姑娘,这个小姑娘天性活泼,善良,是一位船主的女儿,心灵澄澈。

《边城》以清末时期的湘西为背景,溪流顺着河道流入等,峒大河,在风景的点缀下,展开了对翠翠与名叫“天保”“傩送”两兄弟之间的恋情。

翠翠住在山村,一个被泼了颜料的山村,那里有迷人的风景,春天桃花烂漫;夏天,绿树成荫;秋天,瓜里飘香;冬天,白雪皑皑;四季在沈从文的描写下轮回流转,湘西变成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地方,在那里充满了神秘色彩,整个村庄形成了一片欣欣向荣,一切似乎都向美好的地方发展。

沈从文塑造的主人公“翠翠”在这个地方开始了一段恋情,翠翠的爸爸一心想她过的好,在渡溪“逮鸭”的竞技后,“天保”和“傩送”两兄弟都喜欢上了她,两个兄弟为了“翠翠”丢掉了“新碾坊”“天保一次次向翠翠提亲”傩送也不放弃,两兄弟一起站在月色山崖上为她唱“三年六个月”的歌,一起在爱中奔忙。

最终天保在漩涡中溺水身亡了,傩送不得不接受了那个新碾坊,天似乎在倾刻间布满了浓浓的乌云,而爷爷在掌水码头的闷拳下,去世了,翠翠也无依无靠,痛苦了一个晚上,故事最终在一个梦境中结束了,一切是那么迷茫。

故事中的“天保”和“傩送”都是勇敢的孩子,为了自己的姑娘甘愿舍身忘死,翠翠最终没留住兄弟两,但是却成成长了许多。这篇文章让人感受深切,从文中,看到了和蔼的老船长,美丽的翠翠,追求爱情的两兄弟,每一个人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在喧闹的城市,忙得像坨螺的人又怎么会感受到这些美呢?在生活中,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寻找爱情、亲情、友情

打开心灵的那扇窗,让灵魂充满体内的每一个细胞,笑对人生,为自己的追求奋斗,合上书,用心灵体会,湘江,便是翠翠最好的归宿。

【第2篇】

小城大爱——读《边城》有感

在那个时候,有个边城小镇——茶峒,翠翠就在这充满田园风情的小镇上跟着爷爷来回撑船,被时光滋润成了水灵灵的大姑娘。自古英雄爱美人,我想,故事从还没发生就已经书写好了结局吧——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都喜欢上了翠翠,而翠翠却只心仪傩送。命运多舛,天保因知晓翠翠心意而精神恍惚在出海时遇难。傩送和翠翠的爱情因为哥哥的不幸而曳然而止。故事的最后,爷爷死了,傩送走了,只留下仍在渡口孤苦伶仃的翠翠,也不知道傩送会不会回来。

看得出来,他们间是有爱情的,每一份感情都被细细地铺展到记忆里每一个细节。天保的爱是沉稳的。“官方说媒”不通就用最原始的方法——唱山歌。但他对爱情又有纯洁的心性,答应与弟弟公平竞争,轮流唱山歌,翠翠应了谁,便是谁。即使明知这是傩送强项,却仍旧坚持,也许他从心底里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借口成全弟弟吧!对于傩送我更觉惋惜。他和翠翠是真真两情相悦。那年端午,翠翠在河边等爷爷,却等来了他,这注定是个美丽的错误。翠翠为了傩送变得敏感羞涩,傩送更是“宁要那摆渡的船,也不要磨坊”但事情还是变得不完整了,哥哥的死,无疑是给两人添了一层捅不破的膜。傩送有着一颗爱翠翠的心却不得不面对自家大哥的死。这样善良的少年也还是逃不过命运编织的牢笼,逃避是他对生活做出的唯一应答。

突然想起几米的《森林唱游》里说的“我遇到了所有不平凡,却遇不到平凡的你”如此说来,翠翠是幸运的,她得到两个不平凡少年的爱,可同时,她也是不幸的,她并没有和其中任何一个相伴终老,反而亲眼看见了他们的悲剧,这注定要让她此生孑然一身。

他们终究是孩子,爱也是那么纯洁令人怜惜。一个古色古香的小镇里有过这样一段爱,可谁能说错在谁?做伴侣少点缘分,这就是原因。翠翠还是个孩子,一直以来她所接触的人和事并没有教她如何爱,所以在她如花的年龄,两位少年的爱让她无措,她心目中丰神俊朗般的人物更带给她青春期特有的欣喜。相对于《巴黎圣母院》中费罗洛对爱斯梅拉达那疯狂的、近乎毁灭的畸爱,翠翠所遇到的感情像涓涓流水般,平凡不失情调,简单不失意蕴。正是因为结局的悲惨,越发使人深刻。

安徒生对于爱情,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对不起,我的爱在童话里。”这不是童话,所以没王子和公主的浪漫情节。翠翠的爱情说到底还是一场悲剧,但她并不悲哀。小城里的故事演绎出了大爱。

世事沧桑,人海茫茫,只有爱,亘古不变,就像蔓延向远方的斑驳铁轨,隽永深长。 

【第3篇】

忆于《边城》

白云渐长,马石高突,河流温柔,翠竹悠悠。《边城》这本小说就是浸在这样极美的文字里,绘出这样一幅绚烂而又清新的画卷来。

边城。这样的名字听来就这样动人,而这本书里的故事,才真正地在读者心中刻下动人的记忆。“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条黄狗。”词藻并非华丽,气势并非恢弘,故事开头就这样简练而淳朴地娓娓道来,或许正是这样才能叙述这古朴宁静的故事,才能不动声色地扣开我的心门。美丽的湘西古镇里,一对祖孙与一条善解人意的黄狗相依为命,一次端午看龙舟,却改变了他们清贫而宁静的人生。翠翠纯洁的少女之心被船总的次子傩送激起波澜,然而托人来说媒的却是长子天保。这便注定了悲剧,按照习俗,两位少年需在山头唱歌,来赢得翠翠的青睐。深知自己不如弟弟,天保失望之余乘船远去,竟葬身激流;因为父亲不接受害死长子的翠翠为媳,傩送也负气远走;爷爷本一心盼着大喜事,到头来却是这般结局,满心担忧,竟然死在了雷电交加之夜;最后只剩翠翠带着黄狗,守着渡船,忧愁而孤独地等待着思念的未归人。“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来,也许明天回来。”结局如此哀伤,也给人以暇想,他会回来吗?她能等到么?

清凉的山风,满眼的翠竹,喧闹的白昼,静谧的夜晚,浓郁纯朴的湘西风情,远离阴暗的世外桃源,上演着这样纯净的爱情。或许一切都是注定,都该发生,那样俊逸优秀的少年傩送,那样纯净爽朗的清脆笑声,初见又是那样美丽的误会,任凭哪个少女能毫不在意?然而命运捉弄。上天注定的兄弟,需要关怀的少女。兄弟“决斗”,大老殉命,二老出走,爷爷离去,但这一切,无辜的翠翠都不知前因后果,仍旧在梦中守候自己那甜美的爱情。淳朴的民风孕育了这些善良的人们,与他们的悲剧。若不是善良,傩送与翠翠便不会相识,天保作为水中能手也不会伤心欲绝溺水而亡,一切也不至于如此遗憾。

整个故事带给人的感觉不言而喻,然而更令我惊讶的是沈从文作为男性,对于情窦初开的少女情怀拿捏地竟然这么细腻到位。如故事前面“(祖父)便不加捡点笑着说:‘翠翠,假若大老耍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签应?’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这向翠翠的话传神之极,没有一句神态或动作上的笔墨,却让人不禁地想起翠翠清秀的面庞泛起红晕,嘴唇微撅,或许还娇羞地跺着脚。对于长辈有些放肆的语气,既表现祖孙俩的亲昵,也表达出少女被提及婚事的羞恼。又如后来提亲时的一个细节“翠翠明白了人来做媒的是大老,不曾把头抬起,心咚咚的跳着,脸烧得厉害,仍然剥她的豌豆且随把空豆荚抛到水中,望着他们在流水中从从容容的流去,自己俨然了许多。”简单几个动作把她的犹豫,纠结,惊慌失望并试图加以掩饰的内心描写得恰到好处。全篇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都惟妙惟肖,仿佛就发生在自己身上,无论角色是谁。连本书独特的借助梦境来表达感情的方式也是,一切都是那么地自然而然而应该。也许作者能做到这一切也是合情合理的,谁没有年少,谁不曾动情?沈从文将他在生活中细腻的观察融入笔下。天宝傩送也好,爷爷、翠翠也罢,他们身上所表现的,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城市情感的淳朴与热情。翠翠爱情上的朦胧,天保与傩送对翠翠的忠诚与真挚,爷爷的为难与怜惜,包括爷爷离去后顺顺对翠翠不计前嫌的照顾,这种纯粹的人性之美,与边城绚丽的风情,迷人的景色,是如此完美地融为一体,一起成就这部动人的经典之作。

作为与女主人公年龄相近的女读者,那段与其说是暇想倒更不如说像是记忆深处埋藏的故事,那发生在两个优秀少年与简单少女之间的纠缠,那纯粹而浓烈的湘西风情,那没有结局的爱情,都依旧不断地在我心中挑起波澜。山冈那样温柔,透过翠竹的天空多蓝啊,蓝得如此令人心痛。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