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丰满》读后感800字

拥抱理想 坚守“四贵”——读冯仑的《理想丰满》

冯仑是地产界的思想家,发表了很多让人心悦诚服的宏论。《理想丰满》一书,字里行间流淌着哲理、睿智和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度探究。尤其是“心中有理想,就可能让现实变得丰满起来,就能让我们拥有将现实变得丰满的动力。如果理想丰满了,那现实可能就不但能实现丰满,也许还能变得更加健壮……”这段文字,既诠释了“理想”的要义,又极具鼓动性。细细品味,对一名高中生的我来说,在叹服之余,也有了自己的认知。

拥抱理想,贵在选对路径。在人生的旅途中,“理想”一词始终伴随着左右。理想是人们心中的愿景,也叫梦想、规划、憧憬,总之是对美好未来的描述、向往。作为一名地产商,冯仑早期的理想就是把有限的空间发挥到极致,让写字楼做得红火点、租金更高点。后来,他决定改做立体城市,想让住在里面的人便捷、环保、舒适、幸福,如此,他觉得自己的生命才有价值、才有意义,这是冯仑思想的量变到质变,也可以说是理想的升华。当下,我们这些九零后也天天谈理想,谈走进哪所大学,并为之奋斗。与冯仑相比,我们的理想还处在初级阶段,既需要有“劳其筋骨、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的毅力,更需要选择一条适合自己要走的路,集聚正能量,与时代赋予的元素接轨,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拥抱理想,贵在汲取能量。理想总是离现实很遥远,唯有通过博采众长的学习、实践,理想之门才可能被撬开。冯仑将创建立体城市作为理想,却发现自己是门外汉。当理想与现实形成反差时,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止步,要么前行。而冯仑选择了后者,立即购买了一大堆书籍回来学,并不断召集团队精英研究方案设计,但觉得离心目中的目标相差甚远。为了实现既定理想,他马不停蹄、想方设法地聚集能量,足迹踏遍美国、甚至全世界,不停地“充电”,汲取养分,使自己变成内行、成为专家。拿自己与冯仑对比,感到缺失的是他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需要培育的是他这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汲取能力。自身的短板,亟待纠正。

拥抱理想,贵在比拼耐力。理想是成功的基石,而不是给个人贴上功成名就后的标签,但很多人理解偏颇了。区分智者与庸者,最简单的方法是看其属“近视”还是“远视”。智者坚守,庸者跑路。IT行业出现第一次泡沫、市场不景气时,很多“聪明人”,只顾眼前,觉得这种职业失去了生存空间,大都逃之夭夭,而坚守下来的阿里巴巴、新浪、百度成功了。透过现象看本质,凡是干成大事的,都属于那些有远见卓识、眼光独到、学会坚守的智者。我们这些九零后绝大多数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缺乏的是耐力、是坚守,要想成为智者,还有漫长的路要走……,真有那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求上下而求索”的感觉。

拥抱理想,贵在弘扬美德。拥抱理想就要学会自我约束,学会“舍得”。理想有时候会逼着你舍弃既得利益、选择未来和未知方向,这样的人生自然会与别人迥异。其实,理想的背后还涉及到人的价值观不同,人可分成“有德之人与缺德之人”两类。有德之人不但喜欢讲、更乐于做。讲“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牺牲小我、教化众人、普渡众生的话,干为社会、为人类创造价值,推动社会和谐的事;缺德之人却专注邪门歪道。念“搞定人”的经,作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攫取更多金钱为自己所奢靡的梦。当下,部分社会人功利思想明显,造成世风日下。而我们这些九零后继续接受的教育是应试,重视的是应试,忽略的是美德教育,如此一成不变的传承,结果如何,难以预知。所以,我认为弘扬“有德”、提倡美德,使人人成为有德之人,才是社会之福。

总之,读了冯仑《理想丰满》一书,使我明白:一个人的理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广;心有多宽,路就有多长,这是获得成功的真谛。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