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阿Q正传》有感800字

【第1篇】

读《阿Q正传》有感

在假期里,我阅读了鲁迅先生的作品《阿Q正传》。相信大家对鲁迅先生一定不陌生,他是一位涉猎颇广,影响遍及海内外的文学巨匠。法捷耶夫曾对鲁迅有过这样的评价:他的语言是民间形式的,他的讽刺和幽默虽具有人类共同的性格,但也带有不可模仿的民族特点。

《阿Q正传》已被译成多种文字,被世界各地的读者所欣赏。阿Q是一个被时代抛弃的人,他每次遇到不好的事情,就会用自己特有的精神胜利法,让自己反败为胜,反辱为荣,用他看似可笑的瞒和编造出退路,自我安慰,苦中作乐。

精神胜利法所揭示的就是当时整个中国国民的弱点,中国人之所以会被称为东亚病夫,也是因为这个弱点。中国人一直认为自己地大物博,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影响了中国学习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使中国与世界隔绝,慢慢落后于世界。

随着社会的发展,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在不断的发展,它已经转变为人们在没有做好某件事时,不去寻找自己失败的原因,反思自己,而是寻找不如自己的人,为自己寻找借口。 

如果每个人都向下看,和不如自己的人比较,那我们会进步吗?这个社会还会进步吗?我们的祖国还会进步吗?所以,在今天这个和平幸福的年代,我们不能再像阿Q那样盲目自己,而是不断的给自己制定更高的目标,哪怕是小目标,只要比之前的目标高也可以,要不断地向高处攀登。

阿Q对中国人民的影响是深刻的。但是当时,他所起的作用并没有我们现在这么明显。当时,曾有学生尝试着将鲁迅的小说读给家乡父老听,但都遭到了排挤。鲁迅本人希望通过他的作品可以开辟出一条反思的道路,但结果并不是这样的。

在我看来,失败是必然的。鲁迅的作品主要是给城市新式学堂里的学生和知识分子看的,在农村,认识字的人不多,能够读懂作者情感的就更少,所以,这样的结果也是意料之中,但这并不影响鲁迅作品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读完《阿Q正传》,我思考了许多,鲁迅笔下的中国人愚昧、麻目,鲁迅先生是想要通过他们,让我们明白不能故步自封,不能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然永远都不会进步。我们一定要将阿Q的教训铭记于心,不能再让历史重演。

【第2篇】

抽刃向更弱者——读《阿Q正传》

阅读完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感触深刻。阿Q,是当时旧社会中产生的堕落的国人的典型代表。在当时思想落后的社会中,有一批思想先进的人,不断地去宣传新思想,新文化,领导新文化运动,鲁迅先生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为何鲁迅先生会创作该文章,我想,是出于鲁迅先生对当时旧社会的愤怒。鲁迅先生用这篇小说,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貌,讽刺了一些内心丑陋的中国人,狠狠地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封建,保守与腐败,有力地揭示了旧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与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病态。

从这篇文章里,阿Q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永远觉得自己是对的的精神胜利法,每当阿Q

受到了欺凌与侮辱,他总会用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使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我麻痹式的方法,让他无法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遇到困难只能一味地去躲避、退让,最后自甘堕落。到了现代社会,如果有人想靠着精神胜利法存活下去,恐怕在今天难以前进半步。所谓抽刃向更弱者,不就是那些遇到困难不去解决,反而去躲避的人吗?

由于阿Q的社会地位低下,也没有什么手段去生活,便只能靠自己的劳力去营生。给人家作短工,给人家做这做那,被社会地位高的人指使,被有钱人欺凌,每天这样不断地给他们做苦活累活,却连一个人最基本的权利也没有,没有一座自己居住的房屋,只能在一座土寺里勉强休息。第二天早上起来,却还要继续忍受着有钱人的欺凌,别人的嘲讽与侮辱。在当时,似乎有钱人就是老大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欺负地位低下的穷人把他们当做奴隶使唤。

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的意图不仅在于批判旧社会的封建与落后,还有一定的启蒙作用,写出旧中国底层被剥削压迫的劳动人民的典型形象,从字里行间中体现出他们的苦难、悲愤而又愚昧的人生,希望去唤醒那依然还在沉睡的民众,奋起反抗。

《阿Q正传》思想内涵博大精深,艺术手法精湛绝伦,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一件世界文化长廊上的精品,千古不朽的名著。鲁迅先生曾说:“做奴隶虽然不幸,但并不可怕,因为知道挣扎,毕竟还有挣脱的希望;若是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陶醉,就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是啊,不论你失败了多少次,只要能站起来,有一颗上进的心,不做“抽刃向更弱者”的人,失败只不过是你通往成功路上的阶梯与垫脚石而已。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