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国士之二风号大树中天立》读后感800字

人人是国士

——读《百年国士之二风号大树中天立》有感

百年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阴云仍笼罩在华夏神州上空;百年后,中国大地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百年里,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忧国匡教,以其卓识奇才,筚路蓝缕,扶危继绝,倾尽毕生心血换中华今日面貌。吾辈祀之以国殇,奉之为国士,高山仰止,永怀不敢或忘。

然而这些人是否又真的高不可攀,无法触及,是否是神赐天赋才让他们有了今天的成就,《百年国士》给了我们答案:

我们曾读过朝花夕拾,知道了鲁迅的童年趣事,可我们是否又真的了解儿时的鲁迅?在其母亲鲁太夫人对他的回忆中指出鲁迅从小的异人之处:自小懂事,爱整齐、自律、与人相处和蔼谦逊——这是从小培养的优秀品质,似乎与其成就无关,却是人欲成功所不能缺少的,从小的优良品质决定了其成年后的善缘广结,同时打下了良好的习惯基础,对于自身的学习亦是益处良多。在我看来这些是其后来能学有所成,坚持自己观点推动白话文运动,奉为一代国士的必要条件。

或许有人说这些品质不足以造就一代国士,没错,这只是必要却远远不充分。所以再看胡适、陈寅恪、叶圣陶等人,其功成名就之秘诀何在?他们并无优于常人之天赋,而是持之以恒的学习与努力才得其惊世成就。陈寅恪,致力于研究史学,并与国外留学多年学习巴利文与梵文;胡适,在中国公学毕业,哥伦比亚大学留学,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精通多国语言,提倡并创立了一代白话文风;叶圣陶,自六岁开始学习,“半个世纪以来,修炼不敢放松”可见其一生从未放弃学习与探索。

由此可见读书学习之重要,人非生而为国士,是后天努力所造就。这不经让我想起了方仲永,生来可谓天赋异禀,惊叹世人,可是家人被利益所惑,阻断了其学习的道路,终泯然众人,归于平淡。就如诗仙李太白,为他人所不能及,靠的是天赋,更是其经历与学习,而非一朝一夕之功。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国士之成也并非一日之功。人人都可以成为国士,但是并不是人人都有成为国士的毅力与坚忍。譬如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传播并领导共产主义事业发展,此非大毅力者不能成,能称之为国士之人,必是有大毅力之人。李大钊,自共产党诞生之初就在其列,为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经历了三一八事变,后于1927年被捕,公开审判,就是面对死亡也毫不畏惧,这是其国士形象的根源所在!

由此种种数不胜数,国士所做似乎也并非难如蜀道,又似与常人无异,那又为何吾辈奉之为国士?他们将自己的品质、能力发挥到了最好,坚持自己的初心,坚持自己的立场,以勤补拙,不畏艰险,只求国家发展,这是国士!

人人都可以成为国士,各行各业都有其精专之人,将自己能力发挥到极致,就可以被称之为国士;为国家发展贡献出属于自己独特的力量,就可以被称之为国士;为国家事业奋斗终身就可以称之为国士。

当今时代,中国经历了这百年国士的百年侍国后,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今中国期待着新一批国士的诞生,我们,作为新时代新青年,祖国的新生建设力量,更应该完善自身,努力学习,发挥所长,为建设国家发挥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被别人所记录,成为新一代的百年国士!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