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事》读后感800字

人间食事皆至味

——读《食事》有感

我一直觉得爱吃的人都十分可爱。大概是受汪曾祺老先生的影响。看了他的食事,更是如此。在我看来汪曾祺老先生,就像是当世的苏轼。会写文章,更爱吃食。他《食事》中的酸甜苦辣和四方食事,让人们对这位赫赫有名的作家有了更多的认识。

读食事就好像眼前浮现了一个老人躬着腰,将苣荬菜细细洗净了蘸甜面酱,稍稍抬手去取挂着的竹篮里的风栗子,选了鲜美的干贝吊汤煮干丝,嘴里还念念叨叨着家乡的咸菜茨菇汤和大姑妈做的东坡肉。

与其说是汪曾祺先生将散文写成了自己独家的菜谱,不如说是他将自己几十年所尝的至味和生活琐事以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用一支淡笔抒写出人间百味,在平平淡淡的叙述中交织着各种复杂而美好的味道,在读《食事》时好像会忘记那位被贾平凹誉为“文狐”的大作家,脑海中的印象却是一个普普通通爱吃美食的江苏高邮汪曾祺。

对汪曾祺先生的初映像来自于初中课文《端午的鸭蛋》,文中描写的鸭蛋蛋黄通红,“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质朴却生动的描写使我对高邮的鸭蛋也不禁充满了憧憬,再在书店看到署名“汪曾祺”的《食事》便毫不犹豫的将它从书架上拿下,花上一个午后,琢磨着书中的各种滋味,通俗朴实的文风在不经意间拉近了读者和作者的距离,像是随笔写来,却又能从生活中最平淡无奇的一碗汤,一碟菜,一盘肉,一盏酒中看出人间温暖和独属汪曾祺一份的闲情雅致。

食物从一开始只做充饥而用到如今已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期盼中的一种向往,是因为人类在填饱肚子的过程中得到的不仅仅是支撑生命的能量,还有从百味食物中得到的温暖,有谁在吃饭时不会感到幸福呢?那种肚子慢慢被填饱,心里充盈着满足的幸福感不仅仅是生理上的需求,也已成为人类在心理上的获得感。

《食事》这本书清晨能背靠着朝晖读,午后能伴着茶点读,小夜也能映着如豆的暖黄灯光读,它不是一部只磕的下开头结尾的大部头,也不是故作晦涩难懂的表面文学,它像是朝晖下的一杯奶,伴点心的一盏茶,灯火下的一碗粥,是轻轻浅浅的味道却能在任何时刻让人们在书中的人情故事中感受到默默的暖意。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我无数次憧憬着,一人,一院子,蒲扇扇着小火炉里温暖的橘黄色火焰,静静的焙着开水,冲下一盏浓郁的茶,《食事》总是让我的憧憬愈发强烈,想要在庭前望云舒卷着骨头,在院里看花垂着头不好意思的咳嗽,想要小心翼翼的做一道小食,像书中那样慢慢品味,细腻的记录下“人间食事皆至味”。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