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五年级

三国演义读后感

【第1篇】

在假期,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一《三国演义》。这本书讲了春秋末年时汉朝分裂为三个国家,而三个国家都想统一天下,最后同归于尽,司马家族统一天下的故事。故事情节很吸引人,书中人失败了,我跟着伤心;书中人得到成就,我也沾沾自喜。我痴迷在其中。何况书中又出了许多吕布、赵云、关羽这样的英雄,我更是眼睛“长”到了书上。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章是《赵子龙单骑救主》。

赵云随刘备到当阳时遭到曹军追击,刘备逃出重围,赵云护着刘备的家小杀退了无数曹兵。赵云发现刘备的两位夫人和儿子阿斗不见了,冲进曹营寻找。将一位夫人送到安全处,赵云又掉头冲进曹营……在一堵断墙后,赵云找到了已浑身是伤的夫人和阿斗。夫人为了不连累赵云,将阿斗交给他,投井自尽。赵云解开护心镜把阿斗揣入怀中,向外冲杀。只见赵云左手枪,右手剑,使出浑身解数,杀得曹兵血肉横飞。在张飞的掩护下,赵云终于杀出曹营……

赵云真是个不得不令人敬佩的英雄——闯曹营可不是闹着玩儿的,陷阱无处不在,而在无数曹兵曹将之中杀出一条重围,在人海之中找到小主公和夫人又谈何容易!而怀揣着一个孩子杀出重围更是难上加难,而赵云做到了,他有何等的武功和勇气!可见,赵云为了小主公是把自己的命给拼上了!

赵云只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位英雄,其他的英雄也不比赵云逊色,甚至还有人在赵云之上!可见三国时期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三国演义》令人一看就放不下,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 

【第2篇】

早就知道诸葛亮是我国古代的杰出人才,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正可谓智勇双全。

今天我就看了关于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写诸葛亮自失了街亭之后准备撤离西城县。却遭到司马懿十五万兵马的袭击。而诸葛亮的手下只有两千五百个老弱残兵。眼看魏军蜂拥而至,但是诸葛亮却临危不惧,他却打开城门,安排士兵扮作老百姓扫街,而自己却在城楼上胸有成竹地弹琴。等司马懿的士兵来到城门下只见城门打开,老百姓还在扫地,诸葛亮还在弹琴。司马懿知道诸葛亮行事谨慎,认定肯定有埋伏,于是把所有兵马撤走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从心底佩服诸葛亮。他机灵勇敢遇事不慌,遇到艰难,自己设法解决,这也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学过的《司马光砸缸》这篇课文,文中的司马光遇见朋友掉进水缸。当别的小朋友慌里慌张,大吵大闹的时候,司马光利用了他冷静聪明的头脑。拿个石头。砸破了缸救出了小朋友。这个足以看出司马光临危不惧的表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习他们的临危不惧的精神,当碰到危险的时刻,务必不要手足无措,慌手慌脚,应当冷静沉着,慢条斯理,机灵有谋。比如我们学生在陌生的地方发现迷路的时候,千万不能慌里慌张、大哭大闹、不能稀里糊涂地跟着陌生人就走,我们应该冷静下来,想想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找找旁边有没有警察叔叔;还要看看旁边有没有熟悉的建筑;有没有自己熟悉的地方等等,当遇到坏人的时候我们要用聪明冷静的头脑去面对,要有勇有谋。其实诸葛亮在用空城计的时候还利用了和对方打心理战,他通过和司马懿几次交战,通过他细心观察,对战经验,才真正认识了司马懿这个人,他掌握了司马懿生性多疑、性情独特的性格,才敢用了空城计,有道是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我们学习也是这样,一定要学习学习好的同学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态度取长补短,勤能补拙这样学习成绩才会逐渐上升。才会名列前茅。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很多道理:做事要不惧困难,遇到问题要有清晰的头脑,能让自己不断地成长。

【第3篇】

诸葛亮,智慧和忠诚的化身——读《三国演义》有感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这本书中描写了许多英雄人物,如刘备关羽张飞司马懿我等。

书中主要写了东汉末年,在攻打黄巾军后各路英雄分别组成新的军队,赤壁大战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最后,吴王孙皓统一了天下。

这本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读了以后我觉得这一美誉它无愧。读这部小说时,自己像是坐上了时光穿梭机,置身于古战场,与古人对话。我想,这大概就是经典之作的魅力吧。

最让我觉得经典绝妙之处是他它对战争前后的细致描写和典型人物的塑造。例如,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周瑜火烧赤壁,诸葛亮大摆空城计……

在众多的人物中,我最敬佩的是诸葛亮。他神机妙算,考虑周到,而且不徇私情。我想,如果没有他,刘备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起蜀国。相反,书中我最讨厌的人物是周瑜,虽然他与诸葛亮一样机智过人、足智多谋,但是,他心胸狭窄,处处刁难诸葛亮。有一次,周瑜让诸葛亮在三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而且还要立下军令状,如果完不成任务就要军法处置。而诸葛亮却以国家大事为重,顾全大局,从容应对。最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巧妙地化解了周瑜布下的“陷阱”。他才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了不起的人物,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是智慧和忠诚的化身。

读完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我明白了做人要心胸开阔,做事要顾全大局。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祖国效力。

【第4篇】

读《三国演义》有感

今年暑假我看完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一拿到这本书,我就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

《三国演义》它是一本介绍中国历史的读物。我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多了解一点中国的历史。我们的祖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名族,了解祖国的过去,才能更加热爱祖国的现在和将来。在祖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生过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事件,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历史人物,而《三国演义》这本书就向我们介绍了很多历史事件,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除此以外,还有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重义气的关羽,勇猛的张飞等人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华容道义释曹操,无不体现他的勇猛和重义。再说曹操,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的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今北方仍有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我最喜欢的是文臣诸葛亮,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巧摆八卦阵等故事,让我十分钦佩。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总之,读过这本书后使我大开眼界,我希望长大以后也能像书中的英雄一样,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干出一番事业。我相信,只要我从现在开始,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将来就一定能实现我的梦想。

【第5篇】

读《三国演义》有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词是明代杨慎写的,大家都非常熟悉,也是小说《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暑假里,我把四大名着里的《三国演义》又看了一遍,故事里的一些情节在我脑海里回荡。以前读的都是简版,这次阅读的是原版,感觉十分不同。 

话说乱世出英雄,三国演义中有无数的武将谋士。我一直都很喜欢武术,就说三国演义中的武将,要说最厉害那一定是赵云,长坂坡他一人打破十万曹军,神勇无敌。其次就是吕布,常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也是名副其实,三英战吕布,以一敌三。关羽也是威风凛凛,武艺过人,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斩颜良、诛文丑,诛庞德。威震华夏,是何等的威风,吓得曹操都要迁都避之。

魏蜀吴三国鼎立,我觉得实力最强的的应该还是蜀国。蜀国要文有文,要武有武。文将诸葛孔明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没有他不知道的。上文的武将赵云、关羽也是出自蜀国。蜀国大将数不胜数但是最后还是败给了司马懿的部队。后来从刘备死后,诸葛亮带兵和魏军打了很久,也是各有胜负,蜀国主要失败的原因也是那些猛将年龄大了,都不再那么骁勇善战,到了最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把一生所学传给了姜维,但是最后小皇帝阿斗乐不思蜀,整个蜀国都失去了奋斗目标,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不思进取,败给了司马懿。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小说讲述了吴、蜀、魏三国之间的斗争和兴亡的一系列故事。里面的很多故事都十分精彩,把人物的形象描述的惟妙惟肖。每一次读它,都有着不一样的感受。你读过这本书里吗?让我们来探讨交流自己不同的感受。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