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根于血脉

华夏: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华,掠夺大量珍器重宝,火烧圆明园;五胡乱华焚掉大量儒家著作……华夏子孙,凭借着血脉中相传的力量,坎坎坷坷行至今日。

国之器魂何在?说起根,人们多会想到司母戊鼎,它安详立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商后期至少需1000公斤以上原材料才铸成。它立于这片土地,静享炎黄子孙的赞叹,他必定是无比骄傲的,他经历几多载春秋,观天下分分合合,狼烟四起,他仍在此。鼎:立国重器,政权象征。难以想象,商人是以怎样的心性,铸成这在现代看来也很困难的大鼎,它的存在不正象征着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一种高度么?它们是我们华夏血脉的象征所在!2000年,斥3000多万港币购回圆明园十二生肖系列兽头中的虎首、牛首和猴首。这仅仅是喷泉旁的雕塑,如此之高价,华夏打落牙齿也得把它购下来,究其原因,一国之重宝,二根。至今,十二生肖中仍有六位尚未回家,我仿佛听见流落在外的珍器重宝们内心的悲鸣,以及对祖国母亲深深的思念,游子远行亦会:“望极天涯不见家”,那他们远离故土多年,该有多么想家啊!声声血泪,皆是思乡所致。也有人说:“放国外就放呗,花那么多钱找回来根本就不值!”但他却从未考虑过,你找自己的根,看一眼自家的宝都要去别家看的无力。此前,国外欲修复华夏文物,华夏巴巴送去专家协助是为何?只因他们不懂!不懂文物背后的故事及底蕴,所谓好心的修缮,怕正如那些大红大绿、充溢着农村色彩的佛像一般吧。那不叫修缮,叫毁坏!藏于他国的文物,闪光灯肆意出没,看得一众专家痛心疾首,我们珍之重之的宝贝,不在自己的家里,永远得不到应有的珍视!除此之外,我们更应感谢《国家宝藏》,让大众有了了解文物的平台。

没有真实的器物、文献为证,一切皆为虚构!

炎帝黄帝真实存在么?上网搜索关键词炎帝黄帝,首先跃入眼帘的就是这个问题。人们为什么会质疑,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人们便将此归于臆想,无处考察,便无法探寻真相。倘使你还不信,我们便来看看现代。韩国申请端午节、拔河为世界文化遗产,孔子、西施、张道陵一朝皆被化为韩国人,在这种荒谬的韩化理论下,“江陵端午祭”也在05年申请成功,这是多么惨痛的案例,足以证明当时中国人还未足够重视的情况下,对我国造成多大的损失。推及文物、书籍,若是都在别的国家,再经由别国张嘴一说,那下一个问题是什么?华夏存在过么?真是可笑至极。推及邻国日本,这个国家对自己文物保护细节之重视程度,足以令我们学习,习他人之长,才能走向臻境,对吗?

论及探寻真相,人们往往会障目于一隅之“词”,嬴政尊为千古一帝,而大众对其印象大多:暴虐无道。犹记幼时伙伴曾说:“多亏嬴政焚书坑儒,我们现今才得少背几篇古文啊。”实则,他焚的是牛鬼蛇神之书,坑的是道士巫师之人。现国之瑰宝——万里长城,秦朝也只修了一万里。若现存仅有《史记》一书,确是对某一事件存在的铁证,但真相如何,我们都会偏于一书之论点。同样的道理,移至现代,若我们血脉中,丢失了过去,再空口言那秦汉道那大唐,你真的会信么?没有了根的我们,与无根之萍有何异处?

犹庆幸,几多载磨砺,中国这只东方雄狮能顽强挺过重重难关。精神尚存,故器物、书籍尚在。我们炎黄子孙啊,以血肉之躯,凭借着小米加步枪,在一次次对西方文化的借鉴和中方文化的融会贯通中,走出了一条独属于自己的路。如今,“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国民走在街头,不用自卑于“东亚病夫”,不用卑躬屈膝于外国势力,不用游行示威来勉强捍卫权利。观今之华夏,东方巨龙正腾飞!世代相传的血脉,让我们有反抗的血性,有不后退的底线,有独属于华夏的骄傲!记载前人智慧的奇葩,更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啊!

国虽弱,但捍卫家国的情怀从未消失;国已强,为何还要忍受他人的欺辱?我的眼里之所以常含泪水,是因为这片生我养我的沃土,是所有的根,是我们的血脉,是我们的骄傲,是仅用“华夏儿女”、“炎黄子孙”二句形容便足矣的地方!

壮哉!我华夏文明,浩浩汤汤,万寿无疆!血脉相连,传于华夏万事万物之中!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