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苍生

点翠珍珠罗褥冰,香花巾软,琵琶躲秋冥。点鼓不入方步,落嗓频惹心景。开场宣化芸芸,事事本真心,世态多情又无情。 

荒山风雨轻,萧关马低鸣,江边酒家总关情,水台逗乡音。唱罢余音不静,演完犹思梦影。吾生吾死如戏,吾哀吾怨锁情,寸寸因此心。

—题记

电影《霸王别姬》里曾有一名句:“不疯魔,不成活”。起范儿是老北京的腔调,一心对戏曲的那份痴迷,那是一个民族的印记。戏曲,传承了中华文化,是我们五千年文化的载体。“国家”,“忠义”,“爱情”,“友谊”数不尽的故事,听不完的名家名曲,真真“此味犹浓不舍离”。

因君血染桃花

倾君又何妨,雅鉴“相思人”。侯方域和李香君的这一出引人深思又颇耐人寻味的爱情戏在孔尚任的笔下挑逗了世人几百年,越是家国动乱,越显得儿女情意的弥足珍贵。

离却《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之奇,脱去《西厢记》里“秦淮八艳”的丽,单单二人,相遇相离就已把世人心中千百年来的那颗“万事向喜”的心绑在三弦琴上,拨弄个不停。从《诗经》里走出“君子好逑”,到盛唐白居易的诗句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海誓山盟,《桃花扇》里的爱情不显得像革命者一样轰轰烈烈,也不像佳儿佳妇一样耳鬓厮磨,而是将中国道家文化中“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思想承载了出来。

孔尚任的《桃花扇》便将“理智”和“成熟”带到了爱情之中,在家国动荡的背景之下,摹出一幅“无边甘与苦,到头情与义”的壮景。类如《红楼梦》一样,《桃花扇》以情为引,却以国作景,牵出了一片江山的苦心。那一幕幕,锁在一起的是对江山的热爱和国家的热忱,是中华文化里“家国情怀”的写照。它有时像《钱大尹智宠谢天香》一样曲折,像《水漫金山寺》一样震撼,有时像《杜丽娘智赏金线池》一样炎凉世态。

戏出于生活而高与生活,我们的生活同样如戏一般精彩,伫足在文化的基台上,化成一名名亮嗓的角儿,唱出那几千年的文化。

单骑冠勇挑滑车

《桃花扇》里是乱世,但乱世就必然有胸怀一腔热血的赤胆男儿出现,这亦正是中华传统文化里的“爱国”基因的继承。

高宠挑滑车,虽死犹壮,特别是京韵念白的那一句“看前面黑洞洞,定是那贼巢穴,俺不免赶上前去,杀他个干干净净。”真真令人豪气干云,体会到报国的那一份不畏强敌的奋斗精神。正是那一颗“敢闯敢拼”的心,才铸成戏曲的“魂”,中华文化的“魂”。

《挑滑车》紧扣着南宋武将抗敌之心和渴望北复中原之志,那一份对祖国山河统一的渴望,无不和今人一样强烈。它不像余光中的《乡愁》一样引人“胸中有血,心头有伤”,而是似岳武穆的《满江红》一样“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志凌云,纵死无恨的盼着统一,为统一而不懈奋斗。因而场场戏都令人膺激难平,恨不得从戎报国,那么渴望也激励着今人为统一而奋斗。

在中华文化中,士与卒都和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一部《稼轩词》,多少呐喊因国而生;一部《明史》,多少臣子不畏杀身之祸;一曲《巩金瓯》,字字为国家而唱。

一腔热血化情怀,两处明月一江埋。

吾心何其炽,唯有饮冰宽。

京剧,昆曲,豫剧,沪剧……

我们的文化丰富了我们多彩的生活,我们的生活也渐渐的变成了一种现在这个时代的文化。中华文化传承至今,之所以没有像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和古埃及文明一样被割断,靠得是无数仁人志士的那份“家国情怀”将之传承下来,是我们文化的自信之处,是我们文化的珍贵所在。

回望我们几千年厚重的历史,无数仁人志士,为了那份“家国情怀”而一生奋斗;诸葛亮几番北伐,为的是再造东汉初年的清平治世;郭子仪东征西讨,为的是安定他心中的大唐;宗泽临终悲言“渡河”,为的是看到国家金瓯无缺;戚继光游击倭寇,为的是大明的江山不落入外寇之手;甲午海战,水师将士不惜同归于尽,为的是不辱大清;共产党人千千万万前仆后继,为的是让这个世界知道在古老的东方有一头雄狮。这无数的英雄以戏曲人物被刻在文化的丰碑上,被铭记在中国人的记忆里,被传承在热血的“基因”中。

泱泱吾国,吾土吾乡。

爱之何其深,为之何其壮。

不惜名与利,不顾危与殇。

纵然千千阻,所向不迷惘。

吾爱之所厚,生当恪自强。

吾承之所望,万里未彷徨。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