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自己的自画像

那是很多年以前了。我们家还没有搬家以前住在一条小巷里,小巷很古旧,阳光洒到斑驳的墙壁上时更觉如此。在小巷的巷尾住着一个老头儿,很古怪的样子,每次我在门前玩耍盯住他看时,他便微笑着冲我微微点下头。有一次我故意在他出门散步的时候跑到巷尾,趴在台子上透过他家的窗玻璃往里看,家具很古旧简约,墙壁上挂满了人物肖像——都是同一个人,英姿勃发,很帅气干练的那种,每张的背景都是广阔蔚蓝的大海,那个我并不认识的年轻人在船上、沙滩上、海水中——挥舞着双臂,愉快而满足。我知道这不是他,因为他没有腿,坐着轮椅。墙角有一张小桌子孤零零地立在那儿,上面有一个相框架,相片中是个坐着轮椅的小孩子,他和老头儿有着一模一样的浅棕色卷发,他笑着,后面站着一个年轻女人,也笑着。这个才是他。

我跑回了家,问妈妈为什么巷尾老头儿家的墙壁上挂的并不是他自己的肖像画,妈妈只是说你长大后会明白。

后来我们搬了家,离开了那座小镇,离开了那条古旧斑驳的小巷,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另一座城市。

在新城市我到了新学校,在这里我没有朋友。我很安静,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用一笔一画的字迹抄着板书,想入非非。起先新同学用好奇但更多是不屑的目光瞧着我,每次我都低下头避开这些目光。我站着镜子面前——现在让我为你描述描述我自己吧——很矮,很瘦,菜色的皮肤,戴牙齿矫正器。还有,单眼皮的小眼睛,鼻子肥大得出奇,短短的弯曲的黑色头发。总之是个有些奇怪且绝对很丑的女孩子。我怯懦却很执拗,高傲却并无资本。我站在镜子面前,第一次出奇地想哭。

后来我报名参加了学校的艺术课,第一学期学素描,先画模特两个星期,之后每个人被要求画一幅自画像。我在画夹上夹好素描纸,脑子一片空白。很久之后我终于动笔了,我足足画了九个钟头——那是一个美女,很漂亮,熠熠生辉,神采飞扬。

美术老师告诉我,那不是我。

我重新铺开白纸,对着镜子又画了一张。画中的女孩子单薄瘦小,相貌平平,眼神奇怪而且无助。我双手捧着它,平生第一次歇斯底里地号啕大哭,我把“我”撕成了碎片,扔进了垃圾筒。不过随后,我倔强地把那张不像我的“我”用胶条贴在了我书桌前的那面墙上,狠狠地说:“这才是我。”

是的,我想像她。我现在有点儿理解那个怪老头儿——那个退伍的海军军人。

从那时候,我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我去书店买了教授如何使人漂亮起来的实用类书籍,挺厚的一本。我还下决心成为成绩优异的优等生。

我的心脏跳得厉害,咚咚咚的,那感觉简直就是要吐出来。我想把手举起来,但很犹豫。我在心里一遍遍地重复那个我早已想好的答案,都快要背下来了。终于,我闭上眼睛,决定举起手。“小Q!”老师已经叫了别人。

如此一天,反反复复。

晚上回家写完作业我开始按照书上说的去做,但好像短时间内没什么效果。我有点沮丧,把台灯关上前瞄了一眼墙上的“我”的“自画像”。

第二天我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把那不争气的手举起来。我的心又跳得厉害,咚咚咚的,那感觉简直就是要吐出来。我终于还是举了,齐胸高,我有点庆幸老师并没有看见。晚上,墙上的“我”自信地冲我笑。

有一次,我终于在第一时间把手“刷”地举了上去,老师有些迟疑地叫了我,我站起来,立在那儿,木愣愣的像只木鸡。我就只是立在那儿,什么都忘了。晚上,墙上的“我”仍自信地冲我笑。

再后来我就经常举手了,问题也答得上来了。由于我非常刻苦努力,成绩也逐渐好了起来。并且感谢老天爷,我长高了,也漂亮了不少,而且有朋友围绕在我身边了。

我愈加频繁地看那幅“自画像”了,我看到了希望,我激动而兴奋,我的心底常升腾起浇不灭的欣喜——我真的是越来越像她了。我变得自信了,曾经的怯懦变成了勇敢,往昔的执拗变成了坚持。我的心在过去一段时间布满阴霾,但现在洒满了阳光。

再后来我一直在走上坡路。我以优秀的成绩从学院毕业。我仍旧相貌平平但风姿翩翩。我成了一名很有能力的女主播,蛮出名。

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变化这么大,我总是笑笑,神秘地说:“因为我的一幅自画像。哦不,实际上那不是我的自画像。”

就像我当年跑去巷尾时一样,我朴实的自白也快要接近尾声了。随着时间的缓缓移步,我成了很多人的前辈。当很多迷惘无望的年轻人向我求助时,我总是说:“画一个令人满意的自己吧,向他靠近,成为他。”自画像不是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

晚年我和老伴一起住在海滨。每当傍晚,夕阳西下,太阳的余晖洒在海面上,点点金光,粒粒银珠。晚霞飘绕在高远的海空,几只黑色的海鸟盘旋而过。

老伴对我说:“海是蓝的,因映着落日,泛起了醉人的红晕;海鸟是渺小的,因照着海洋,便渴求飞向无限远处。”

我突然想起了过去的我,想起了幽深古巷里的老头儿,想起了很多事情。“是呀,”我笑着说,“我们需要不是自己的自画像——人和自然遵循的是共同的法则。”

几朵浪花翻腾着拍打过来,又收敛、退去。

点评:

这是一篇文字淡定、成熟的短文,从开头到结尾,其文字一路平静流淌,毫无阻碍,竟无一点生涩。这样的文章出自一位高一学生之手不免使人感到惊讶。这是一篇关于美与丑的辩证关系的叙事文字,却同时蕴涵了很深的意味,诗性与哲理在区区2000余字的短幅中水乳交融,不着痕迹地成为了一体。作者编造了一个很不错的故事,这个故事展开走向疑惑,最后归于余味悠然的明朗,有伏笔,有悬念,有首尾呼应,在炎热的夏天读这样一个安静的故事,很好。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