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文化,传承中华

曾有人赞余秋雨先生是“文采、学问、哲思、演讲皆殝高位的当代巨匠”。当我读了《中华文化四十八堂课》后,确实折服于先生的文化魅力。

这本书中描述了许多的文化现象,深刻犀利却又让人无法反驳。以至于我读了两页之后,从心底生发出尊敬。

余秋雨先生认为,“成功”的正常含义是完成了一件让大家高兴的好事,但现在人们追求的成功却把别人当做了对手,争夺值属于自己的利益。细细想来,的确如此。现在的社会,人们损人利己,以利益至上,不再关注世间冷暖。而真正的成功却应该是集体的利益,所有人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而对于当今社会的网络暴力,先生认为这是一种由谣言点燃的爆发式起哄,一旦发酵于媒体网络,必然会在山海呼啸中构成灾难。仔细想想,又何尝不是如此?许多民众被一群失去理智,颠倒黑白的人——“德之贼者”蒙蔽引导,甚至产生所谓的“民意”。又比如一种现象:有人说余秋雨先生没有像外面传的那样为灾区捐款20万元,于是媒体便大肆宣扬了两个月,最终灾区证明余秋雨先生捐的是50万元,那人便说“我说对了吧,不是20万元!”这样“掏浆糊”的人在现在的社会上并不少见,他们用模糊而有争议的语言去引导舆论的走向,使一个人深受暴力,真相曝光后却没有人为此付出代价。这岂不是一种社会的悲哀?

人们现在都知道要传承中国文化,一种人他们选择去传承枯燥的中国文化,以至于“几千年来有点儿名堂的文章都像陈年鱼干一样,密密麻麻地堆放在那里,一点儿也看不出他们曾经活过,游过,掀起过波涛。”还有一种人则选择为中华文化大量添油加醋,编造一些生动的情节,这的确会让人们更大的接受传统文化,却也大大降低了文化的可信度,甚至曲解了文化。我认为,我们应当把两种方式相结合,要用生动的方式阐述中国文化,却又要树立它们的威严。同时,在文化方面,社会上还有一种现象:许多人在批判中华文化。对此,余秋雨先生的回答让我觉得幽默却又犀利:“天下最让我生气的事情是拿着别人的眼光说自己的祖祖辈辈活错了。”

“天下高寿之人,大多简食薄饮。中华老矣。回首渺茫生平,能够活下来的原因之一是不喜欢文化上的浓脂厚味、巍楼巨厦。”余秋雨先生的书,让我对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我想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需要学习的。每一个人了解文化,就一定会带来中国文化的“黄金时代”!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