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中的反封建3000字

《红楼梦》,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可以说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部史诗般的作品。它集合了中国的文学、美食、佛学、建筑等等众多的文化内涵,是一部富含文化底蕴的小说。说到《红楼梦》,人们最先想到的便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凄美缠绵的爱情故事,但实际上,这样一部经典作品不可能单单叙述儿女情长,它也有它的时代意义——那便是反封建的新兴思想。

这种反封建思想的方式,多数人认为作者曹雪芹多半是用人物来表现的,当然最为突出的就是主人公贾宝玉。在文中,宝玉在人们眼中是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他厌恶如泥般混浊的男子们,不愿刻苦读书,更不愿参与政治仕途;相比之下,更喜和纯净无暇、“水做的”女子们一起顽闹。一般人会说这是富家子弟的放荡风流,但真正对《红楼梦》了解的人便知道这是一种主张平等的民主主义思想,是一种反封建的表现。但在我看来,贾宝玉虽有主张平等的仁义之心,但他并不能成为的反封建代表。与其说他反封建,不如只是说他对封建传统思想有不满的情绪,或者他自身并非遵循罢了。这也是为何有些评论会说他是“在封建主义母体里萌动着的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胎儿”,仅是胎儿而已。

贾宝玉终究生活在封建社会大背景下,他在反封建的同时也悠哉地享受这封建制度所带给他的安逸生活。作为荣国府这样的包衣大家族的继承人,即使他不用功读书,却也能吃尽山珍海味,穿金戴银,享受所谓的“不竭”的荣华富贵。就连他所钟爱的女孩子们,也正是他生来的地位所带给他的,若他只是个穷小子,又何来这么多婀娜多姿的姐妹和丫鬟?所以说,他所厌恶的仕途官宦正是他可以过活的经济来源,他享受这封建制度带给他的奢华生活同时却又摒弃它,这令人感觉很讽刺。

他最突出的性格之一可以说是怜香惜玉。他不像其他的富家子弟一样糟蹋身边的女人,把她们当作消遣的物件来对待,他是珍视身边的这些女子的,不论是大家庭出来的小姐,还是身份卑贱的丫鬟,他都真心对待,甚至讨好她们。可这样令读者青睐的品质实际也是有些许小问题的,所谓的平等下也有不平等的一面。在第三十六回中,宝玉和袭人谈到了女儿死,宝玉说了这样的一段话:“比如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该死于此时的,趁你们在,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虽然他之后看了龄官和贾蔷的情景之后悟出了“只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但他毕竟一直以来都荒唐的自私着,认为自己可以霸占这些女孩子。这自然可以理解为宝玉“情不情”的特点,但这想法的确又过于自私自利,当然可以归咎于一直以来作为公子哥难免会自认为高人一等的高傲,竟可以说是不平等的。包括第三十回中,宝玉在云中被淋了个落汤鸡,回到怡红院竟也无人开门回应,以为随后开门的是个小丫鬟,便一怒之下一脚踢了上去,不料是袭人。这一段同样也能说明宝玉实际上并非做到完全平等,对待大丫鬟和小丫鬟竟是有这么大的差别。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难做到“出淤泥而不染”,身上多多少少还是会有公子哥的种种恶习,即使毛病很小,但终究还是有的。有时,他讨好女孩子甚至接近于病态,似乎已经逃离的人们所认为的追求平等的初衷。平儿被凤姐误解又挨了打,跑到了怡红院的那次,宝玉对她好竟是“因自来从未在平儿跟前尽过心……深为怨恨”。他像是玩闯关游戏一般想攻克每一个女孩子,这何尝不是病态!当然,我并无资格完全否定宝玉对女孩子的心,我也知道这是很真诚的,也是他身上的正义之气,但是绝不是刻意的君子之为,或者说是刻意去反封建传统思想的行为,这只是他天生的脾气秉性罢了。这同时也体现了他并非是反封建志士,只是新兴思想的雏形而已。

若说宝玉反封建,最突出的一点应当就是他厌恶迂腐的官僚制度。他不喜读书,不是说他什么书都不看,是说他不看八股之书。他还是愿意读书的,只是读的是《西厢记》这种“无用之书”。而且从他两次在贾政面前作诗题联来看他还是有一定的文学底蕴的。以此能够得出宝玉只是不喜读要考取功名的书。他对仕途的厌恶显而易见。即使平日里他再敬重喜爱宝姐姐,当她劝说宝玉认真勤奋读书时,他也会不胜厌烦,这也是他们最终不能幸福走到一起的最大理由。袭人百般劝说他时,他也是不理不睬。可单单厌恶就是真的反了封建吗?这只是一种叛逆,成不了大气候,反倒是最终落得家破人亡。在我看来,若是真的反官府中的污秽之气,痛恨官衙,有所深刻的觉悟,应当站出来反对才是,以一个清官的身份去改变点什么,哪怕最终不能成功,反正都是落得个悲惨下场,倒不如做个勇士君子来的潇洒。可是,相比之下,宝玉只是躲进大观园和女儿们厮闹罢了,混浊之气的官场男子来时避而不见罢了。或许这只是他的厌恶情绪罢了,并非彻悟了封建官场的污秽,又或者在荣府这样的温室中惯养坏了而已,并出不了大作为。这也能看出宝玉的反封建实际上是他天生性格上的叛逆,身上特有的正气,并非刻意为之,更不是明晓了什么大道理,也只是个萌芽罢了。不过若不是众人宠着,或许这萌芽会生长也说不定,但都是后话了。

《红楼梦》脱俗的反封建人物不仅仅是贾宝玉,另一位主要的就是贾宝玉的挚爱——林黛玉了。但同样,在我看来黛玉身上的脱俗气质并不能成为是她反封建的特质。她的脱俗与生俱来,与其说她反封建,不如说她不关心那些风风雨雨的琐碎之事。她安静一人卧在潇湘馆,好似与世隔绝般。要说宝钗劝宝玉考取功名是追名逐利,那黛玉顺从宝玉可以说是她对这种事并不在意,甚至漠不关心,当然也不想关心。她非凡的气质不容她去想这些凡夫俗物之事,吟诗赏景,望着天出神想些忧伤的小情绪才是她。自然,这也谈不上是反封建。

那《红楼梦》的反封建到底如何表现的呢?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从单一的人物作为载体来体现,还不如说是整个大家族的命运和大家族里每一个人的命运在封建社会下的悲哀结局,从而体现封建社会对当时人民的残害之深,以至于达到反封建的目的。

先说大家族的命运。曾经繁华过一时,万众瞩目,生活甚至可媲美皇宫的奢华,终究只是一场空。如果了解了这部作品背后的时代背景就会知道,当时的曹家是卷入了“日月之争”,在这场政治斗争中选错了阵容,最终日渐衰败下去。《红楼梦》中的荣府最终的落败除了昔日的挥霍无度,家中后继无人之外,多有隐射这个因素,不论是从秦可卿之死或是贾云春的判词等等。而这个便是封建官僚的腐朽之处,尔虞我诈,二虎之争却带来万人的家破人亡,与宝玉所厌恶的仕途官场也有所照应。

说到个人的命运,或许就很多了。还是先从主人公提起。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故事无疑是整个作品中的主旋律,但看似美好的爱情最终也难逃封建思想的魔爪。由于要考虑到两个庞大家族联姻间的利益,最终宝玉只能和宝钗生活在一起,有情人未能终成眷属,这何尝不是封建社会之下的悲哀?黛玉抱病而终,宝玉怀念一生,这是天大的悲哀!即使追寻封建思想的宝钗也落得个悲惨下场,和宝玉婚姻的不幸又是天大的悲哀。贾家四姐妹的命运也令人叹惋。元春虽进了宫,做了妃子,但也只是风光了一时,最终暴病而终,实际上却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迎春更是为了抵债嫁给了中山狼;探春即使机敏能干终究还是远嫁他乡;惜春厌世入栊翠庵为尼。凤姐泼辣风光一世,最终却将巧姐给了刘姥姥。妙玉一生爱干净,最终竟被强暴。还有好多人的悲惨结局我不一一细说。这都是巧合吗?或许这是。但在当时那种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这种命运又好像是在所难免。男人们淫乱无度,挥霍家财不作为;女人们无依无靠,不能自己做主……不平等和人性的扭曲一一体现。这是封建社会给人民的迫害,曹雪芹通过一个贾家从上到下一一展现了每一个阶层人民的生活,这些悲惨命运的背后,正是作者对这种迫害的呐喊,才是反封建精神的体现。

由此可见,《红楼梦》绝非只是单纯的一部风月宝鉴,里面更有对封建社会以及人生哲理的思考。当然,这种作品并非是单一主题的,并且对每一个主旨都有特殊化表现手法,这才是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吧。


推荐作文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