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之魅作文800字

【第1篇】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我是看得够够的,水还行。不过我绝非智者,最多算附 庸 风雅的鄙俗之辈。尤其可笑的是:我堂堂七尺男儿居然不会游泳。所以“近水者怯”。记得垂髫之时曾力邀哼哈二好友赴后山天然碧潭戏耍,孰料青苔滑溜我不幸跌入潭中。一友迅速远遁,一友奋力相救。我命大,七荤八素良久终于还魂。彼时怒从胆边生,火由心上起,那位逃之夭夭的所谓好友被我一顿胖揍。正是:虽非水底蛟龙,却是下山猛虎。此一桩旧闻足以诠证我乃当代“叶公”。

那个素以“耿直”横行于世的魏征老儿尝对明君李世民说过,“水能载舟,亦可覆舟。”此水并非彼水,然仍旧破坏了我对水的美丽的遐想。我没被淹死,因此我没恨过水。无论江河湖海,人家又没惹我,只怪自己莽撞。老百姓也没招谁没惹谁,你非要给他们弄一紧箍咒,冒充观世音菩萨。那么你一不留神则极有可能呛水身亡。当然,水自有水的姿态。譬如江河迤逦于群山之间,但闻猿声如歌,唯见孤帆远飏;譬如湖海徜徉于大陆之侧,忽而惊涛千层雪,忽而清波濯玉盘。时至今日,若南极企鹅变作北京烤鸭,北极冰熊热得汗如雨下,那是谁之过?闲话休提。我斜躺于沙滩,以一羽鹅翅轻抚流水,流水呜咽,婀娜芬芳。

曹雪芹宣称女人是水做的骨肉。曹植鼓捣了“洛神赋”。就连我们的天都系女娲娘娘打的补丁。唉!夫复何言?我少时写作文经常用以下的形容或比喻:她的长发就象飞流三千尺的黄果树瀑布。她的眼睛就象桃花潭碧蓝碧蓝的秋波。她不是亚当那混蛋胸胁取下的排骨条,她就是水,我每天都得喝。你喝过了吗?

【第2篇】

雪过后,不时的看到堆砌在路旁的雪堆,由于有些是机械操作的缘故,看上去方方正正比较齐整。我伸脚用劲的踹了踹,梆梆的硬,撞击得脚都有些生痛。

此时寒风四起,在室外,很难找得到一块暖和地,裸露在外的手,很快的就冰冷得有些疼有些麻。

这样的气温更令到这些雪堆冷傲的存在着。

同样是水,不同的状态下,显然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甚至让人生疑,它们真的是用一样的东西吗?

这种变化,尤其是当变化剧烈到完全以不同的状态出现在人的面前,就不得不重新去审视它。

一杯凉水,炎炎夏日,它用清凉安抚略微焦躁的心灵;

一杯热水,凛冽寒天,它用温度温暖稍显苍凉的心思;

一杯水,总是在渴时凸显出它的价值,其它的时候,人是不一定在意。

我没有在荒无人烟的沙漠里呆过哪怕片刻,所以压根就没有那种彻入心扉的感受,滴水如金。

我也很庆幸自己没有遭受过那种洪水滔天,人,原来如此脆弱,家园破损的灾难,柔弱的水聚合到一起,竟然有那么巨大的可怕的破坏力。

我看过那滚沸的水,不断的翻腾,那架势不管多么结实的肉体,都会被撕扯得支离破碎,它已狂傲得无法驾驭。那腾腾而起的蒸汽,带动着庞然大物的机器自如的运动,此时还想得起那安静时柔弱的样子来吗?

我曾经见过,泉水咕咕,那水,从不知有多么黑暗的尘土沙石的重重压迫下,是否唱着欢快的歌?

我曾经见过,水到高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里四处氤氤氲氲,云雾缭绕,愈近得前,简直就会被那巨大的声响完全吞噬了。

古来自有所谓的上善若水之说,是否说的就是水之状态有诸多的变化。

也许至柔至弱的水,在很多的时候可以随意的吆来喝去,完全不用担心它可以带来伤害。但是我们不要忘了,至柔至弱的水在适当的时候,是可以产生难以置信的力量出来的。寒极成冰,硬堪比坚石利刃;热极成汽,力大无穷,可以摧枯拉朽;量多成江河,载舟覆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水到高处,一泻千里,势不可挡。

只是安静时,微小时,好像不存在似的。

但或者由此而犯错:当情势发生了变化,它就以另一种模样出现,完全陌生的模样。

【第3篇】

在所有与水相关的语词中,最能展示水之魅的,莫过于“水灵”。

一座山,一座城,一片花林,一村人家,因为有了水,顿时便有了活脱脱的灵气。

水是生命之源,水之灵气其实是充盈激荡的生命气韵。

甘肃鸣沙山下的月牙泉,若生在江南水乡,或许不过只是寻常院落前的一眼碧塘。然而,当你穿过无垠的黄沙与逼人的热浪来到她的身边,你的心中些许的焦与躁会忽而沉静下来。微风轻轻摇着水边高过人头的丛生苇草,你便很想在泉边的树阴里坐下,优雅,恬淡地坐下。在嗬哟一声放纵后,一任心中升起淡淡的软与柔。

这,正是水的力量。越来干枯,龟裂,越是泥土的壁立和风化,越是冒着白烟似的千年焦灼,越能衬出水的宝贵。

没有水,纵是田万顷,山万座,终归只是寂寞而枯萎的泥土。唯如此,所谓江山,江在山之前;所谓水土,水在土之前。

人类文明的渊薮莫不是水草丰茂的大河、大江、大海边。黄河,印度河,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爱琴海,来自这些江海里的水,滋养着我们这个星球最的文明最初的绿之原与绿之岛。

无论是黄色的大陆文明还是蓝色的海洋文明,它的魅力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水之魅。因此,水,从来就是一个孕育万物的母性意象。有了水,就有了生长,有了流动,有了浸润与勃发。

在中国文化传统里,人们对于水的想象与敬意更多地转化为各种文学隐喻。

你知道,在我们的文化价值系统里,“德”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因此,以水隐德堪称水之灵性的第一义。《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在老子这里,水完全人格化、道德化了。水乃“上善”之人,因其“不争”而“无尤”。

水之灵,亦缘其柔。水不啻用于喻德,亦喻人之情怀,特别是爱恨情缘。这样的隐喻频频见诸古典诗句。“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两情若是久长时,双岂在朝朝暮暮”这是秦少游的浪漫衷肠吧?“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是南唐后主的百结愁绪吧?自古以来,文人们似乎习惯于将至美的爱情放到水边上演。从“在水一方”或“秋以为期”的“伊人”到飘若惊鸿的“洛神”。没有水的爱情想像,至少没有荡舟心许的激情与浪漫。

水是至德至情的喻象,又是生命飞逝的见证。从孔夫子的那一声“逝者如 斯  夫”的感叹,至诸如“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无数回应,我们从水流花谢里深刻地意识到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无常。

其实,在我看来,它还有更大的一种灵性,特别是在现代都市里。

不知你是否发现,如果一大片城市建筑崛起在水边,蓝天与高楼一同倒映在波光水色之中,那是不是有一种特别的灵动和美丽?在青岛栈桥,在武汉东湖,在深圳,在大连,这样的城市景观总令我如入画境,劳顿的心很快安宁下来,飞扬起来。

何以会有这种奇妙的感觉呢?我想,是不是因为宽阔的海水或湖水让我们同时发现了两个世界的美丽?如果水面以上的楼宇、树木、苍天是现实的、急促的、功利的世界,那么水中倒映的则是它们的摇晃的影子,那是一个虚幻的、幽雅的、审美的世界。

倘若是夜里,华灯初上的时候,你再漫步江边,看楼宇的蓝红相间的彩灯在水里幻化成一片彩色的波光,看一盏盏江边昏黄的灯光被幻化成水墨似的光带,那时那地,对于辉映我们生活世界,或许你会生出些许生命的敬意吧。

毕竟,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在意过那些映照生活的水面,正如我们不曾在意过自己的心灵里的投影一样。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