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诚信”作文600字

【第1篇】

当我再为“诚信”写一篇作文时,我已经十三岁了。这个词跟了我十三年,我为它画肖像也画了十三年。不知为何,世人对于“诚信”总是这么的偏爱,可其中有一大部分人是叶公好龙。对于“诚信”的定义,我想应该很简单:不违背自己的良心。

一个人,想要诚信,首先得得得起自己的良心。要指着自己的良心问:“这件事我做对了吗?”若回答是肯定的,我们的快乐又升级了;若回答是否定的,那就尽自己的能力去弥补吧!至少这样,良心受到的谴责会少些,心中也好过些。

人讲诚信,图得不就是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良心吗?我讨厌别人把诚信说得那么的玄乎。我想,诚信的意义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摸透一大半。诚,是指诚实、忠诚,不仅要对自己诚实,也要对别人诚实;信,则是相信、守信,一个人一旦对别人许下了诺言,就一定要兑现。否则,你何必夸下海口呢?

诚信的例子,生活中太多。我曾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富家人的儿子看上了一条800元的裤子。他想买,可他的父母让他去鱼铺里面打工,一个月800元。恰好能买下那条裤子。男孩咬咬牙,应下了。

第一天上班,天公不作美,似乎是故意考验这个男孩的意志力。外面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父母以为儿子定不会去了,便没有叫醒他。可闹钟一响,男孩就立即爬起来去鱼铺。而且整整一个月没有迟到过一次。我想这就是诚信。

但我不认为自己是个诚信的人,因为我老爱放朋友的鸽子。不过现在还好,没有以前那么糟。不过我每时每刻都在以良心做事,至少很多时候,我能做到问心无愧。

很多事情都非常简单,只要捂着自己的良心说:“我做对了。”那么你就是诚信的。

【第2篇】

诚信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但它却如时间一般宝贵。人如果在社会中不讲诚信,就必将会被社会抛弃,讲诚信是人与人交往的必要条件,也是创建理想社会的必要条件,可以说“诚信无价”。

就拿这次期中考试来说吧,在我身上就发生了一件关乎到我个人诚信的事。考场里我的座位在偏僻的一角,但就是这样一个角落,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机会。在考历史前两三分钟,我才急急忙忙赶到了考场,坐在位子上还没多久,就吹了发卷哨,我便和其他考生一样等待开考。

开考铃响了,考试正式开始了。没考多久,我就感觉有点不对劲,低头一望,心顿时悬了起来,因为我看到我的桌子没有反过来摆放!而我又清晰的看到一本历史书赫然出现在书堆的最上层!我既兴奋又害怕,兴奋的是可以轻松地拿到那本书,害怕的是被发现。

就在我的手即将碰上那本书时,我的脑海里闪过了一个词:作弊!我的手缩了回来,作弊就意味着你考出的将不是真的成绩,你欺骗了所有人包括自己。我又想起小时候妈妈经常告诫我要讲诚信。于是,在几番考虑后,我坚决地举起了手,让老师帮我按要求摆放好桌子。

我做到了诚信!同时,在那张桌子对调回来后,我的心反而轻松了。

在生活中的诚信又何尝不是如此?许多人为了利益而投机取巧,欺骗他人,到头来反倒害了自己,而讲诚信的人却能平平安安,快乐的生活。

我看诚信,诚信其实很简单,只看你愿不愿意去做和心够不够坚定了。

【第3篇】

诚信很重要。比如你今天打破了花瓶,爸爸不知道,妈妈没看见,你要诚实地说出来,不能说谎。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对个人、对国家都非常重要。

下面我有一些关于诚信和说谎的故事---- 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正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看完了这些故事,大家感觉到诚信的重要性了吗?所以,诚信是暖人心的,大家以后都不能说谎话,要时刻讲诚信哦!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