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在孝外作文800字

前不久,看到这样一则消息: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开展的“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在北京启动,工程计划通过5年左右时间在全国培养百万中华小孝子,为全国亿万孩子树立道德榜样。这让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近年来,虐待父母、“啃老”等不道德现象时有发生,以至于侍奉双亲的自然之举反倒成为少见的佳话得以流传。“百善孝为先”,当我们中华民族奉为圭臬的传统美德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时,一部分人便认为,“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的出台可谓正当其时。

然而,我却认为,五年培养百万中华小孝子,轰轰烈烈的工程徒具观赏性,没能对症下药。

首先,标准模糊。衡量孝与不孝的标准是什么都没有定论,到时候,恐怕连工程如何验收都是一个问题。总不能把是否有孝心和学习成绩、听不听父母话等联系起来,把质朴的孝心庸俗化、功利化吧?

其次,急功近利。道德培养绝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孝道属于养成教育,优良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更是各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仅靠个别机构搞个工程,希望毕其功于一役,自然只能是奢望。五年培养出百万小孝子,就好比从工厂流水线上源源不断地产出“成品”,速战速决式的措施显然并不靠谱。

再次,舍近求远。父母一向被视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他们对父母孝与不孝,孩子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种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力量才是最大、最重要的。有了这样的途径,不去大力倡导,何必舍近求远,非要用一个工程来取代这种更为实在、更为可行的道德影响呢?

最后,道德绑架。真正能够作为亿万孩子道德榜样的应该是成年人,本应该成年人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孝道教育,却从娃娃身上找,从而使道德教育变成了一种“道德绑架”,沦为了彻头彻尾的形象工程。

其实,“工夫在孝外”。对于孩子来说,“孝”与健全的心灵、健全的人格、健全的责任紧密相连。只有把工夫下在孝之外,才能够让孩子“心而优则孝”。而“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搞的灌输式孝道,无疑会成为孩子们心灵上的一道枷锁。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