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岁月》读后感1000字

书香岁月

书香,这是对杨绛一生的真实写照。从她静谧的童年,到传奇的中学时代,再到她与钱钟书先生共同步入婚姻的殿堂,无不充溢着书的芬芳。随着书香的酝酿,她终究经受了岁月的洗礼,成就了自己的时代。读完这本书后,我发现她的人生道路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她的家族与接触的人。这也最终定格了她自己的思想、方向。

对于八岁的阿季而言,世界是那样的美好,在平静中度过了无数欢笑的日子。这让我想起《青灯有味似儿时》里的琦君,二人都是用孩子的视角目睹人间真情,在纯真与清闲中编织自己的梦想。或许稍微残忍的便是与愿相违的回南,二姐失去了再接触这个世界的机会,父母亲的思想遭受重创。但对于一个还在做着童年梦的孩子,或许很难感知吧。

残缺是童年的剪影,总刻着通透着黑暗的文字,在明亮的心下更显扎苦,挥之不去。

后来我发现,她与钱钟书的缘分似乎是天注定的。去钱基博先生家中时,阿季躲藏着教会钟书数字与更丰富的诗文,这为二人共同走向文学路打下了基础。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或是上帝的一份眷顾吧,而更多的原因则是两位后天的努力,才华出众,相识相知。

杨绛的人生很大程度上受父亲的影响,从八岁起始。

回南后,父亲病重,使她初晓人间冷暖。虽然当时她仅是个孩子,可深刻的感受却永远沉淀了下来。她常想:假如父亲一病不起,我如有亲戚哀怜,照应我读几年书,也许还好,不然,我大概只能去做女工,无锡工厂多的是可见有父亲的孩子是幸福的,起码有个心灵的依靠。另外若父亲不病,仍是以溺爱的形式关爱她,那么她或许会患上思想的克汀症,永不会关爱他人,沉浸在自我的陶醉里。

父亲教她放下自己的利益,为中华民族着想,这也是阿季在反革命时代,那样有前沿思想的原因。由于父亲的同窗为了追求生活享受、自己的利益,不惜出卖自己和国家从此,父亲与之就再无友谊可信。他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们受生活程度高的诱惑。

之后,阿季在大学中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毅然地选择了自己向往的清华大学中文系。这是显然是她极为督智的表现,但也离不开父亲给她的指导。

父亲对孩子们的教导理念是“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巧了我也是在这种理念下成长的。接受这个方式的孩子们是痛苦的,因为她们不得不时常放弃自己想做的事;但也是幸福的,因为她们更有报国之心,更明白努力的重要意义。大学后,她便显露锋芒,在轰轰烈烈的革命中树立自己的思想去捍卫祖国的铁骨铮铮,并敢于向世人说“Dare to say no”!

很多很多原因成就了杨绛的辉煌,也包括三伯伯的有的放失,她对人类理想的正确认识等等。我从中也学到了许多坚定的理念。我开始称赞杨绛对命运的掌舵,敬佩补塘先生节俭的却高贵的品格,他那句“天下最高的事业,都是以劳动换报酬。凡是坚忍耐苦的民族,才可与其他民族竞争。”仍在我脑海里久久回荡…….。

同时我也羡慕钱钟书通过后天努力弥补先天不是,并集聚很大才华的人生历程,他的人生似乎在告诉我们:最后才是最耀眼而有深度的!让我们记住他给予的启迪吧。

回望这本书,两条分别关于杨绛和钟书的主线贯穿了简约的文章,让冰冷的文字有了温度。可美中不足的是:关于杨绛家族叙写过多,仿佛她的成功仅是由于背景的熏陶。而在描述钟书时,就过多强调了自身的才华和友人,知音的帮辅。比例不似协调。与之同属一个系列的《东方芦笛——艾青 》似乎对主人公艾青和大叶荷的描就比较好,值得借鉴。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