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岁月》读后感900字

青春之岁月,流动之盛宴

——《书香岁月》读后感

合上书,杨绛先生的“书香岁月”唱着沉默的歌,萦绕于心际。原以为仅仅浸润着纸香墨醉的年华,却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呈现,让我在杨先生的一段段青春剪影之中,得以窥悟其青春的栖居之地与其漫长人生的伏笔。

一如书中所说,“阿季的幸运在于她有一个温暖的家。”杨绛的父亲母亲正是给予她温暖,呵护她成长的两棵大树。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母亲,忙里偷闲,手里握着一卷书,眼里含笑;她的父亲,每晚临睡,临窗朗声读诗,不知疲倦。这种氛围的潜移默化的熏陶,无疑是给她的无法替代的“阳光雨露”,让她爱上在各种书卷中含英咀华,爱上文学,以致影响她后来对专业、对人生的选择。同时,这也让她看到书里书外的世界,赋予了她智慧与温柔。这让我不得不想到,被誉为“90后国民学长”的李柘远,虽与杨绛是不同时代的人,他却也幸运地拥有一个爱书的母亲,他的母亲在他小时起就带着他读书,分享读后感。我想正是因为其母对其的陪伴及阅读兴趣的培养,让他在学业上一路领跑,并成为一个内心阳光的人。无独有偶,才女武亦姝也拥有一个书香浓厚的家庭。一个家庭给孩子的影响实为深远,而身为孩子,我们不能眼睛总盯着父母,而爱像这些优秀的人一样,主动吸收“阳光”,让它成为浸润我们生命的甘醴。

可能因为自己是一个喜爱文科的理科生,我对杨绛先生在人生“紧要处”的“选择与放弃”颇有体悟。大学分科之际,文学素养深厚而理科成绩过硬的杨绛,面临着“艰难”的选择。这个时候,父亲告诉她:“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喜欢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于是,喜爱文学的杨绛,不顾老师的劝导,选择了文科。如此,才有了后来她在清华大学攻读文学,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与翻译家。“选择”的同时,必然伴随“放弃”,这就需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拥有坚持倾听内心的声音的清醒与勇气。胡适先生也曾经在《跟着自己兴趣走》中说过,“依着‘性之所近,力之所能'学下去,其未来对国家的贡献也许比现在盲目所选的或被动选择的学科会大得多,将来前途也是无可限量的。”掩卷自省,我发现自己之前确实在意别人目光太多,随大流,没有仔细考虑自己真正喜欢和擅长的是什么。不过杨绛先生的经历给了我一定的勇气,在可以选择的未来里,我会尝试着对抗顾虑而哼唱,吹开迷雾追随月光奔跑。

选择了文学的杨绛,也在“文学”中邂逅了他的终身伴侣——钱钟书先生。她能够遇到与她在文学和生活中都能相知相伴、相濡以沫的伴侣,我觉得不仅仅是幸运,这在她的青春岁月中就能窥见影子。杨绛拥有一位贤惠而善解人意的母亲,她从母亲那里学会了善良;她又拥有一位博学而刚正不阿的父亲,让她学会了正直与幽默。南下的经历中社会的动荡对她初露端倪;父亲大病后她初懂人世冷暖……她从小就开始在生命的调色盘里抹上明亮、厚重、多彩的底色,从而充分完成了自己。“生命里第一个爱恋的对象,应该是自己,写诗给自己,与自己对话,在一个空间里安静下来,聆听自己的心跳与呼吸,我相信这个生命走出去时不会慌张。”是的,一个朝向自己,而又从自己的窗口去体察世界的生命走出去不会慌张,在遇到与之契合的灵魂时,更不会慌张。我相信一个女孩子的人生第一课就是要学会爱自己,将“自己”充分完成。

飘逸着书香的时光里,杨绛经历了平凡却又别样的青春。如果海明威回首在巴黎度过的岁月说,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那么我愿采撷杨先生的青春剪影说,这段年华一直与她同在,于她的生命情绪中结成一个长期的微渺的音奏,流动在她一生的宽和与博雅,深思与沉吟之中。

何其幸,倘我能穿越时空,与伊相遇在青草河畔,揽星星与风鸣入怀。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