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暖春有感800字

【第6篇】

这部影片起名叫《暖春》,的确很温暖人心。爷爷的慈爱温暖了小花的心,他舍己的爱也感动了村长的心。小花的宽容和善良感化了宝根和他媳妇的心,爷爷和小花的爱感动了全村所有人的心,整个电影也感动了我的心。

村长是影片中的配角,但他不多的几句台词却至关重要,也许直接说出了编剧和导演的所想表达的心声。村长是个会观察、爱思考的人,常常独自端着烟斗,长时间地静坐沉思,然后很感慨地说出几句精辟的话:“人啊,都是一样吃五谷杂粮长大的,咋就这么不一样呢?”“我们都是为自己着想,只有宝根他爹作了一回人。”对他而言,什么才是真正做了一回人呢?就是像爷爷那样的活法,彻彻底底地舍己,真真实实地爱人。面对爷爷如此高贵的人格形象,他自惭形秽,觉得自己根本不配作村长,甚至枉过了一生。他被爷爷无私的爱感动了,不断地反省着自己的自私,不断地作出悔改的行动,先是把家里的口粮送给爷爷和小花,后来又发动全村各家各户一起捐钱、捐物给爷爷和小花家。

爷爷也说过一句很精辟的话,“我虽然不识字,但我知道一个理儿,人,不能见死不救啊。”到底怎样做一回人?爷爷也许从来没有像哲学家那样用理性思考过,但他心里有着天然的、直觉的观念,那就是“人,要想活得像人,就不能自私自利,而是要尽力爱人。”这是他的良知,他的直觉,他的道德标准。

影片除了以情感人,也发人深省:究竟应当怎样做人?什么才是真正的人格?

爷爷和小花就是答案。

爷爷从小生长在一个北方的穷山村里,年轻的时候在麦秸堆里看到一个被人遗弃的孤儿,就领回家抚养,原来指望供他读大学,可是这娃不好学,没出息,长大后娶了一个很厉害的媳妇,就跟着媳妇一起对爷爷不孝不敬。爷爷心里虽然有失落和悲伤的感觉,可是从来不在儿子面前表现出来,也从来没有向忘恩负义的儿子发怒和抱怨过,从来都没有想过要把儿子的孤儿身世说出来。为了抚养宝根长大成人,爷爷一辈子没有娶过媳妇,但他还却瞒着宝根说他有过长得很好看的妻子,生他时去世了。

宝根结婚五年了,媳妇还是没有怀上娃,整天闹情绪。有一天,村长的儿子也遇到一个快要饿死的女娃,村里人都说家里穷负担不起,又嫌这是个白吃饭不能当劳力的女娃,没有人愿意把把这女娃领回家。唯有爷爷动了慈心,村长看出来他的心,就说,“怎么,心又软了?你已经吃了一辈子苦,又要找苦吃,图啥?”他说,“这一辈子都苦过来了,再苦点还不一样?虽然苦,但是心里踏实。”

小花的鞋穿破了,爷爷花掉所有的钱为小花买了新鞋。小花心爱的纸风车被宝根媳妇踩破了,爷爷熬夜给小花作了一个很漂亮的新风车。为了让聪明伶俐的小花能上学读书,爷爷不顾自己年老体弱,不管刮风下雨,都要到山上砍许多柳条回来编筐卖钱。为了让小花能长高,虽然爷爷一辈子受穷吃苦,餐桌上偶尔有一顿鸡肉,他全部让给小花吃,还骗小花说自己这一辈子啥好东西都吃过了,又说自己不喜欢吃鸡肉。儿媳妇好几次试图把小花送走,爷爷都把小花找回来。这就是爷爷的形象,物质上贫穷缺乏,肉体上辛苦衰弱,但是人格上高贵,情感上富足。

小花小小年纪,却格外懂事,从小就懂得知恩、感恩和报恩。她特别体贴爷爷的心,爷爷为他倾囊买回新鞋,她宁可光脚也舍不得穿。为了让爷爷能少砍一些柳条,她把一节短短的铅笔头递给老师,请求老师用铅笔给她改作业,好重复使用旧的作业本。她第一次闻到鸡肉的香味,却能忍住不吃,等爷爷回来一起吃。邻居大婶给她两个熟鸡蛋,她也留着给爷爷吃。才七岁的年纪,她什么活都会干,生炉子、贴饼子、扫院子、放鸭子、编筐子,这些活她都殷勤主动地帮着干。她从不提任何要求,有很长时间,她每天都穿这一件旧衣服,没有换洗的衣服,更没有穿过新衣服。她没有条件上学,也没有笔和本子,偷偷地在地上学字,准备学会五十个字给爷爷一个惊喜。她对伤害他的人没有一点恨意,只有爱。当宝根第一次和她说话,她高兴地不顾一切地飞跑到村口告诉爷爷,路上摔倒了,把手擦破皮了都不觉得疼。当她做出最好的贴饼子,首先就想到分给叔叔和婶娘吃。婶娘不小心被中药烫伤了,还把好心来帮忙的她推倒在地,她的手被摔碎的碗割破了,流了好多血,她全然不顾,还赶紧跑到邻居家找人来帮助婶娘,并从邻居家要来治烫伤的草药。她偶然听到婶娘说,吃一百个蟋蟀是生娃的土方,就瞒着家人每天放学后在路上抓蟋蟀,路上的蟋蟀都抓光了,就跑到山里抓蟋蟀,直到抓到一百只为止。婶娘被她的善良和宽容感动了,愿意收小花作女儿,小花很高兴地扑进她的怀里。小花没有辜负爷爷的期望,长大后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回到村里当乡村教师,回报村里人和爷爷一家人给予她的爱。

这真是很纯朴的一个故事,告诉我做人的道理。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爷爷和小花这两个人物被塑造的太完美、太理想了,在现实的世界中,没有人能凭着天性和意志就能活出无私和无恨的境界,可能在编导的世界观里没有神的缘故,也没有人类普遍堕落、人人有罪、需要救赎的观念,只能把人塑造成和神一样的完美,才能满足心中的理想。人性其实是复杂的,有高贵的一面,但也必然有瑕疵的一面;有光明的一面,但也必然有黑暗的一面。

【第7篇】

《暖春》这部电影早已看过,每次看时总禁不住热泪潸然,这次又看缘于本周学生家长对于语文作业的一次建议――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思来想去便给大家推荐了《暖春》,这是一部以父爱为主题的感恩电影,希望让家长与孩子产生共鸣,让爱暖暖地包围每一个家庭!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山西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平凡的山区农民――宝叔。宝叔是一个大字不识的老人,就是这样一个老人却真真正正地活了一回人,用自己一辈子的时光扶养了两个孤儿――宝柱与小花儿。“人不能见死不救呀”是宝叔最简单却弥足珍贵的道德观,他用自己最质朴的行动来践行。他是我们国人中平凡的一个,而就是这些最平凡的人撑起了我们中国的道德脊梁,让现今浮躁、冷漠的中国社会没有走向灭亡,因为这群傻人的存在,我们的儒家文明才得以存活。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爱,大爱无疆!

宝叔用爱给予了孩子的生命,也借教育让小花儿的生命散发出美丽的光环。尽管宝叔是个文盲,也是一个教育家。两个孤儿,宝叔都是及时让他们接受教育,越是文盲越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就像一个饥饿之人才能感受最难吃的饭是多么的好吃,吃最好吃的饭时才能倍加珍惜。当小花儿与宝叔在砍完柳条归来时,与小花儿有关于走出大山的对话,从小就让小花儿明白,寒门孩子想鲤跃龙门只有靠知识的硬道理。小花儿大了,小花儿走出了大山,因为知识给了她飞翔的翅膀……

生命之爱让两个孤儿活了下来,教育之爱让小花儿绽放青春,而感恩之爱让我们温暖如春。感恩让这部苦情戏落下了大团圆的帷幕,老实巴交的宝柱与蛮横无理的香草迷途知返,插上飞翔翅膀的小花儿回归故里,这温馨的画面让整部催人泪的苦情终于散去,让观众纠结的心眉舒展开来,也让宝叔乐不可支,苦尽甘来。感恩父爱,回馈小山村,爱让人懂得了感恩,感恩又催生了爱,缘于此,社会的文明得以传承。

电影看完了,心里少许平静。在清秋时分,写下暖春般的爱,很满足。

【第8篇】

中午午休,我趴在课桌上,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这是我第二次观看《暖春》这部电影,仍然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这儿部电影讲述了孤儿小花和爷爷一家发生的感人故事。爷爷在村口捡到了小花,并把她带回家中。可叔叔、婶婶不喜欢她,经常为难她。小花并不记恨他们,还常常送自己亲手做的贴饼子给他们;婶婶生病了,她听说蚂蚱能治病,每天放学后就去捉蚂蚱……最终叔叔婶婶被小花的真诚和善良感动了。

在这部影片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爷爷。他是那么慈祥可亲,那么坚强无私。当我看到倾盆大雨中,爷爷去砍柳条编竹筐,好攒钱给小花上学,累倒在泥泞的小路上时,我感动想起了每天风雨无阻接送我上学的爷爷。正是有了爷爷博大的爱,小花最终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我也喜欢小花。“老师,您以后能用铅笔给我批作业吗?这样我就可以把旧本子上的字擦掉重新再用,爷爷就不用那么辛苦地上山砍柳条了。”“我最爱的人是我爷爷!”她给爷爷贴饼子,把鸡蛋让给爷爷吃……看到小花,我想到了自己。我的爸爸、妈妈同影片中的爷爷一样,和蔼可亲,对我无微不至。他们不但要挣钱养家,还要给我做饭、洗衣、指导我的学习。可我却觉得理所当然,别说感恩了,有时我还惹他们生气呢!就说上次吧,妈妈因为工作忙,晚上8点多才到家,饥肠辘辘的我坐在沙发上发脾气:妈妈回来那么晚,害得我没有吃晚饭,一点也不关心我。在妈妈一通忙碌后,才在妈妈的柔声细语中勉强地坐下来吃晚饭。她轻轻地说:“妈妈工作太忙了,回来晚了,还巴望女儿给妈妈做晚饭呢,却等来的是你发脾气,真伤心!”

现在想起妈妈的话,我觉得自己做错了。以后,爸爸妈妈回来晚了,我要给他们准备拖鞋和晚饭,说一声你们辛苦了!

《暖春》是一部好影片,它像一面镜子,让我看清楚了自己。

【第9篇】

刚刚看完了电影《暖春》,80多分钟的电影,故事情节也很简单,但此刻我的内心非常的激动!已经很久没有像今晚这样被一部电影深深的触动,我的眼眶湿润了,久久难平的心也在流泪!不得不说一声这是我至今看过的感触最深的电影。

欣赏过许多大片和各类国内国外名角、名导的电影,看过《暖春》之后,我开始有点怀疑自己的欣赏水平了?电影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真实的生活,一老一少是主角,其中有许多感人之处。除去感动之外,我觉得就是值得我去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来自农村,对于农村存在的封建的思想有深刻的体会,我想不能去评判他们的所做是否正确?毕竟我们还不是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的富裕,人们的观念不同。记得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意是这样的---对于那些穷人来说,除了生孩子,他还能干什么?我觉得是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的灵魂!

从这部电影中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那就是自己的责任,我不敢说自己的责任感有多么的强烈,但是看完电影,使我感觉到了来自社会和家庭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作为一个男人,就应该肩负起自己的责任。电影当中有一句台词“我一个人奋斗到今天,容易吗?”的确是不容易的,每一个走到今天的人都走得不容易。回首自己走过的路,充满了艰辛与汗水,但那已成为过去,一个人不应该只生活在对过去的回忆里,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去走!对于过去,我走的无悔也已尽了最大的努力;对于将来,我会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我不想说一些冠冕堂皇的大话,而对那些曾经关心过和爱护过我的人们,特别是我的父母亲、亲戚和朋友,我会肩负起自己的责任,请你们放心!

【第10篇】

我们学校组织看电影《暖春》,在观看整个影片的过程中无数次泪水从我眼里夺眶而出。故事里所描述的小主人翁——小花的坎坷命运触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

小花是一个孤儿,一个无依无靠和我一般大的孩子。在她生活的年代大家都很贫穷,没有人愿意收留她,最后一位善良的老爷爷收养了她。可是老爷爷的儿子和儿媳妇开始不喜欢,多次要把小花送走,是老爷爷的爱心和

小花的善良感动了身边的每个人。婶娘生不出小孩,她去给婶娘捉蚂蚱吃;自己的饼子做得好,也要给婶娘尝尝;婶娘脚烫伤了,她最先告诉大人去帮忙……小花的行为最终让大家接受她,得到了关爱。

故事结尾小花考上了大学并读完大学回到了小山村当教师,她虽有血色童年但是她没有忘记养育的父老乡亲,她用自己的爱心和宽广的胸怀回馈了小山村!

看完这部电影我思考自己生活在一个多么优越的环境。爸爸妈妈能够给予我非常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身边有那么多人给我无微不至的关爱!与小花的童年相比是天壤之别。

但是我平时在街上和电视中看到我们身边还有像“小花”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去关爱他们,让他们感到春天的温暖!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