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犹太难民纪念馆有感作文800字

暑假里学校组织 “党的足迹我来寻”活动,我跟随我们小队成员一起来到了这次的目的地—犹太难民纪念馆。

走进展览馆,我就被门口的一部纪录片深深吸引。它讲述了自1938年起德国发起反犹运动,许多犹太人被枪杀和关进集中营的悲惨遭遇。说是集中营,还不如说是“活墓地”,因为在这里的绝大多数人最终都被送进了毒气室,成为德军生化武器的实验活体。仍然活着的人,还需要给那些死在毒气室的同胞搬运尸体,送到焚尸炉。他们每天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如果稍加反抗,立即会被旁边的德军枪杀。而一些早就躲藏起来的犹太人,想了无数办法逃到其他国家去谋生,但因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收留,始终无法成行。直到中国驻维亚纳大使何凤山,在中国遭受日本入侵的背景下,坚持给犹太人办理中国上海的签证,这让苦难中的犹太人看到了一点希望。

拿到了签证的犹太人,或北上走陆路,经俄罗斯到中国的哈尔滨,然后抵达上海;或南下走水路,从印度洋经太平洋直抵上海。他们并不富裕,有的买完车(船)票已经身无分文,有的甚至全家只够钱给孩子买一张票,送孩子去中国,而自己却转身走进了集中营。他们经历千辛万苦,但总算是平安抵达。刚到上海时,他们举目无亲,只能住在临时的救助所,吃着救济的粗粮。饮食上的差异,让吃惯了西餐的他们感觉非常难熬。而更让他们不习惯的是上海的卫生条件,因为他们在这里找不到独立的浴室,也不会倒老上海的“马桶”。但犹太人适应能力很强,他们主动走向街头,到处找工作。他们很有商业头脑,很会做生意。在他们的努力下,把虹口一块名不经传的地方,打造成为当时上海人都爱去休闲、购物的“小维也纳”。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即便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犹太人还是坚持读书。值钱的东西丢了没事,身无分文没事,但书却是什么时候都不能不读。在来上海的途中,他们借助狭小的船舱,带来了大量的书籍。在拥挤的救助所里,他们自发开办学校,教育犹太人的子女,因为他们坚信只有读书才会有未来。

八十多年过去了,犹太人在世界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他们白手起家创建了以色列这个国家,并建设成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虽然他们只有占全世界0.2%的人口,却拿走了22%的诺贝尔奖。我想这些都和他们自始至终坚持学习的民族传统是分不开的。和他们同样幸运的是,我们中华民族也得到了全面的觉醒,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的国家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现在有了非常好的生活条件,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有各类书籍应有尽有的图书馆。如今的我们更应该向犹太人学习,珍惜每一寸光阴,好好学习,汲取各类知识,长大后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为我们的民族谋求更大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