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展喜犒师》翻译

题注

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齐孝公攻打鲁国。彼时齐强鲁弱,鲁国又正遭饥荒,无力抵抗齐国的进攻。在此境况之下,展喜作为弱势一方的鲁国代表前去斡旋,故而,《展喜犒师》的结构立意与《阴饴甥对秦伯》非常相似,“小人恐矣,君子则否”的外交辞令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值得品鉴。然同中有异,展喜并不以“武”威胁,而是仅仅抓住齐孝公表面上仍旧称扬道义这一点来缓和矛盾,解国家一时之忧。

宋苏洵在《谏论》中总结说词的方法有五种,即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这篇文章采用了前两种,词气充沛而不卑不亢、堂正威严,封死了对方的余地,齐孝公理屈词穷,只好撤兵。

原文

齐孝公伐我北鄙①。公使展喜犒②师,(低姿态逢迎,以求劝退对方)使受命于展禽(即柳下惠)

点评:交代背景。

齐侯未入竟③,展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不提“进犯”,反称“来访”)齐侯曰:“鲁人恐乎?”(狂傲挑衅展露无疑)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从容镇定,不卑不亢)齐侯曰:“室如县罄④,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直言对方军事力量软弱,无力抗衡)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⑤股肱⑥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⑦,太师职⑧之。(以先君之盟约束)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⑨也(以其父之功勉励)。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⑩之功!’(以诸侯之望鞭策)我敝邑用不敢保聚⑪,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暗藏机锋、步步为营)齐侯乃还。

点评:展喜这一席言说,并未阐述任何利害关系,也未曾谴责齐孝公的侵略行径,只是重温先王之命、回顾先君之功、转述诸侯之望。乍一看,似乎太过卑微谦恭,但细细品来,却觉其中柔中带刚,潜台词丰富:若齐孝公执意侵犯鲁国,那便是践踏盟约、背信弃义、叛逆孝道,并将为此失去人心。辞令虽短,但措辞达意极为讲究,婉转其辞、正话反说、曲折达意,精彩致极。

【注释】

①齐孝公:齐桓公的儿子。鄙:边远地方。

②公:指鲁僖公。展喜:鲁大夫。犒:慰劳。

③竟:同“境”。

④室如县罄:县同“悬”,罄同“磬”。磬悬挂,中高两边低,中间空虚。此比喻百姓贫乏,家中一无所有,虽房舍高起,两檐低垂,但同悬磬,内中空空。

⑤周公:周文王的儿子,名旦,鲁国的始祖。大公:即吕望,姜姓,通称姜太公,齐国的始祖。大同“太”。

⑥股:大腿。肱: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股肱”,意为得力的助手。这里作动词用,意为辅佐。

⑦载:载言,指盟约。盟府:掌管盟约文书档案的官府。

⑧职:动词,掌管。

⑨旧职:从前的职守。即指齐始祖姜太公股肱周室的事业。

⑩率:遵循。桓:指齐桓公。

⑪保聚:保城聚众。

参考译文

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僖公派展喜犒劳齐军,命他向展禽领受外交辞令。

齐孝公还未入境,展喜就出境迎上去进见他,说:“我国国君听说您亲劳大驾,将要光临我国,派遣下臣犒劳您的左右侍从。”齐孝公说:“鲁国人害怕吗?”展喜回答说:“小人害怕了,君子则不害怕。”孝公说:“(你们百姓的)家像挂着的磬一样,里面空荡荡的;野外连棵青草也没有,凭什么而不害怕?”展喜回答说:“凭的是周朝先王的遗命。从前周公、太公做周室的辅佐大臣,在左右辅佐成王。成王慰劳他们,赐给他们盟约,上面写着:‘世世代代的子孙,不要互相伤害!’盟约藏在掌管盟书的官府,由太师职掌。齐桓公因此纠集诸侯,设法解决他们之间的不和谐,弥合他们之间的裂痕,并且救助他们的灾难,这些都是为了显扬旧日太公辅佐周室的职责。等到君王即位,诸侯期待地说:‘(君王)大概会遵循齐桓公的功业吧!’我们国家因而不敢保城聚众,说:‘难道他继位九年,就抛弃先王的遗命、废弃旧有的职责,他将怎样向先君交代?君王一定不会这样做。’凭着这个而不害怕。”

齐孝公于是领兵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