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首歌作文600字

【第11篇】

那是一首歌,一首动人心弦的歌曲;那是一首歌,一首真实的歌曲;那是一首歌,唱出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我们在一起已经一年多了,其中,那两个月天天呆在一块儿,说真心话,当时没觉得那些天的美好,只是朋友们在一起打打闹闹。那些天儿,离现在已经过去半年了吧,但现在想想,还是觉得无比怀念。

那时觉得日子好漫长,好像过得那么慢,每一天,都要等待好久才会过去。曾经,我甚至觉得那些日子是煎熬。但当它过去之后,只能成为回忆之后,我觉得时间好快,那些日子是如此得美好。

我们因为有一个共同的爱好而相识,一年的时间里,我们一点点了解,一点点喜欢。一个暑假,我们一起在高温下奋斗,我们一起疯狂过,一起哭过、笑过,一起挥洒汗水,受过伤。我们干过很多出格的事,我们和老师顶嘴,我们一起逃课……我们也很努力,比赛,几个同学都扭伤了脚,但他们在走路艰难,脚上缠着绷带的情况下,依然上场比赛……

两个月,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这一点一滴也不断地改变着我们,但这两个月让我们看到了一件永远也不会变的东西——我们的友谊。离别那天,我们都哭了,虽然只是短暂的分享,但我们都不舍得,不舍得我们奋斗过的两个月,不舍得我们的好姐妹们,不舍得的太多。

与它告别,意味着或者,我们再也不能在一起唱歌了,我们再也听不到她唱《小情歌》了,我们再也不能互相帮助着带隐形眼镜了,我们再也不能……或许。

在我的回忆里,这两个月如同一幅画中最闪耀的一块儿,如同一首歌中最美妙的一段儿……

当我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浮现的还全部是她们的身影。

那是一首歌,是我们用两个月谱写的一首歌;那是一首歌,是我记忆最深处的歌;那是一首歌,我们的友谊之歌。

【第12篇】

日历一页一页地翻过,犹如在生命的乐章中留下一个又一个飞扬的音符。我们正一天天成长着,我们在生命的乐章中也唱出了一首绚丽的成长之歌。

还记得年幼无知时,一个心爱的玩具或者一些零食就足以让我们满足,我们的脸庞上便会挂着甜甜的笑容。天真烂漫时,有着父母整天的陪伴,父母细心的呵护,伙伴的真心诚意,那时的成长就是无忧无虑,成长也充满着欢声笑语,成长之歌正演奏着欢快的旋律。

再大些,懵懂的我们,有着青春期的叛逆,也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对于许多东西,我们心中也许存有许许多多的疑惑、不解。在与父母交流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争执,心灵的“代沟”也随之而来。在与同学的相处中,也总会碰到许许多多的不如意。那时的成长是苦涩的,成长充满了疑惑和郁闷,成长之歌正演奏着缓慢悲伤的旋律。

渐渐懂事时,我们心中都渐渐有了一个梦想,它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成为我们的信念,让我们不断地为之奋斗,为之努力。也经过风雨洗礼的我们渐渐懂得了生活的艰辛,父母的不易,朋友的重要,我们开始越过那心灵的高山,去山的另一边与父母“团聚”;我们开始更加懂得怎样与朋友相处,怎样去呵护我们的友谊;我们开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而并非是那“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王子公主般的生活……那时的成长是温暖的,成长充满着亲人间的温馨,朋友间的感动,成长之歌中的青春似乎格外的精彩,成长之歌正演奏者中速柔和的旋律。

生命的歌曲中有许许多多的乐章,成长之歌让许许多多的人沉醉,它时而婉转动人;时而忧郁悲伤;时而激情澎湃。成长之歌,正等着我们一天一天地去充实。

那是一首歌,成长的歌曲!   

【第13篇】

《义勇军进行曲》,相信这首歌大家一定都很熟悉。没错,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也是一首象征着我们民族的战歌。在此之前我先介绍一下这首歌:《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在1949年9月27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它象征着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

《义勇军进行曲》,这是一首多么壮丽的歌曲,那雄壮的音乐,仿佛敲击在我的心上。当旭日冉冉升起,一面五星红旗迎风甩开,人们肃立在广场上,看着那红旗缓缓飘起,随着音乐的越发越激昂,五星红旗渐渐升到了顶峰,音乐戛然而止,只见那红旗依旧在飘扬,雄伟的音乐还萦绕在耳畔。人们好像还没在这片刻的宁静中苏醒过来,痴痴地立在那里。

第一次听到这首歌,也是这样,当时我还在上幼儿园,并不能听懂什么,我只知道那时小小的我要带着一条鲜艳的红领巾,笔直的肃立在那里。哦,不对,当时我连肃立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我把它理解为做“木头人”,通俗一点就是站在那里不能动。等我渐渐长大,我才明白其中的少些门道,我知道,它是我们中国的象征,它代表着中国,哪里有它,哪里就有中国。

国歌,这已经不是一首普通的歌曲,它承载了一个民族国家的精神斗志,战斗历程和雄伟目标,代表了人民的心声,也可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缩影。它是一个民族几千年来历程的声音,它是一个民族的呐喊和代表。

让我们高声唱出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唱吧,唱吧!让歌声来得更猛烈些吧!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