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读后感1000字

《局外人》——真正的旁观者清

第一遍读《局外人》时,我的观感十分不好。我无法理解故事的主人公——默尔索的诸多怪癖:“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 母亲的离世,他无动于衷。他不知道她晚年的生活,过世的年龄。充斥他头脑的是赶紧结束葬礼,上床足足睡上十二个小时的念头;“晚上,玛丽来找我,问我愿意不愿意跟她结婚。我说怎么样都行,这种话毫无意义,如果一定要说的话,我大概是不爱她。” 面对女友的期盼,他冷冰冰的忽视了那炙热的渴望,摆出一副「如果你愿意,那也未尝不可」的姿态。他是这样的冷情冷意,以至于我不禁怀疑:这样的人,怎配当主角?直到再读此书,我有了全然不同的理解。

或许在我们正常人的眼中,默尔索冷漠,毫无人情味,甚至是死气沉沉。但我想,就因为默尔索没在母亲的葬礼上哭,所以就证明他不爱母亲了吗?包括本书的后半部分,默尔索没哭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他被判处死刑。这不禁令人有些不寒而栗,既荒谬又可笑。或许这正是作者加缪想要表达的主题——任何没有在母亲葬礼上哭的人,都可能被判处死刑。这句话看似荒谬,但深究起来,“在母亲葬礼上哭”是一种社会的规定,任何违反规定的人,都将被社会所排斥。显然,默尔索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认识到了这个世界的一些荒谬性,于是,他选择消极逃避。他把自己和这个世界割裂开,像蒲公英,走到哪是哪。“我怎么样都行”这句默尔索常挂在嘴边的话,正体现了他的处事观:既然改变无任何意义,那就保持距离。

默尔索认识到了世界的荒谬,可以说,他是真正的“旁观者清”。然而可悲的地方在于,在他认识到荒谬之后,他开始满足于这一距离,从而导致了生命的停滞不前,无法有效的表达他的情感,从而走向了另一种混沌。比如在书中,默尔索看到女友玛丽时:“我觉得她很美,但我不知道怎么和她说这件事。”默尔索的“拒绝感觉”导致了他无法重新与生活建立联系,在他的身上,“虚无”占据了绝大部分。毫无疑问,他是个英雄,因为他反对世界的荒谬,但同时他又是个懦夫,因为他无法找到新的生活方式。

读完这本书,有感慨,有叹息。诚然,这世上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荒谬的规则,但究其本源,追溯到人类赤身裸体站在自然之间时,一切荒谬与做作都将被打碎。人,到底是生长于自然中的,无论表面包裹了多少复杂,但其灵魂深处,仍然是纯粹的。我们能看到荒谬,但同时我们也应发现生活中的真实,真正的爱情、友谊、亲情,藏于灵魂深处、或许一时被掩盖的,而不是表面的常规概念表达。

读《局外人》,既须做到“旁观者清”,又要正确看待生活,积极、重新融入生活。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