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传》读后感400字

【第1篇】

最近我读了一本有趣的书,那就是《华罗庚传》。 

这本书写的可有趣了,讲了华罗庚一生在清苦贫穷的家境中勤奋好学,刻苦专研。我认为华罗庚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伟大人物。 

书中有很多情节打动了我,其中一个故事讲了华罗庚上初中的时候,家里的杂货店的生意越来越冷清,没钱給华罗庚读书。但华罗庚依旧没有放弃和自我否认以后再也不能读书了,反而更加用功。他的父亲认为他在读一些毫无意义的“天书”,甚至都开始烧他的书了,他的母亲也开始劝阻他,总是说:“咱们不是什么书香门第,不适合读书”。而华罗庚依然津津有味的研究数学,在寒冬腊月的冬天,他虽然得了重感冒,鼻涕都流出来了,也没有顾那么多,只是简单的用手擦了擦,擦不干净就一直吊手上,结成了冰块自己也不知道……读到了这儿,我觉得华罗庚已经一头扎进数学的海洋世界里了,不管周围的环境都恶劣,但是依然抵挡不住他的上进心。 

读了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是:我要向华罗庚学习,要有一颗爱钻研,上进的心。他写的数学论文对国家的贡献显著,还常年出国留学开讲座,那些都是国人的自豪。 

这本书我也推荐给大家都去看一看。 

【第2篇】

在今年的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叫《华罗庚传》主要讲了华罗庚的辉煌一生。我认为这本书很好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就让我来给你们讲一讲吧。 

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太湖的西边一个叫金坛的小城,父亲是希瑞栋又叫华老祥,是个精明能干之人。母亲是巢性清,是个佛教徒,心地善良的人母亲巢性清先生了女儿莲青,后生了儿子华罗庚。华罗庚从小爱看戏,爱骑马,淘气厌学,导致成绩一落千丈,一直都是后几名。直到初二的时候,华罗庚突然开窍了对学习很认真,很着迷于数学,病试着用自己创作的“直接法”计算。不久遍名列前茅。但好景不长,每学期的50元住宿费和伙食费父亲已经无力招架了,华罗庚变退学了。这件事可谓对于华罗庚如天打雷劈一般,从此并没有让“穷”代表他的一生,而是靠着几本书自学,在逆境之中刻苦求索,日以上进。华罗庚遍走上了数学大师的道路。 

我从华罗庚那名人事迹得到启发。成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每天刻苦钻研,反复的学习,才能走上人生巅峰,所有我一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第3篇】

这个暑假,我读了《华罗庚传》这本名人传记,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刚拿到书时,我的脑海中突然闪现出一些问题:书中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作者写这本书是为了什么?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人生启示?我带着这些问题读完了。

华罗庚,相信大家对这位伟大的人物都不陌生。在1910年11月12日,他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一个贫穷的家庭,他的父母十分溺爱他,将他视为掌上明珠。但是,他因为说话不清、寡言少语而且性情孤僻,而被同伴们称为“罗呆子”。“罗呆子”真的呆吗?错!那是因为他一直沉浸在数学的世界里。他每天都努力的学习,天还没亮就起床读书,晚上常因为一道题或一个公式而熬到深夜。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最终成为闻名世界的数学家。

华罗庚不仅爱数学,同时还是一位热爱祖国的人。“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在国外访问期间,他坚决抵制住一切金钱与利益的诱惑,为了祖国的建设和民族的富强,他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在工作方面,他鞠躬尽瘁、辛勤耕耘、播撒成果。这不正是我们要学习的爱国精神吗?虽然我们现在生活中美好舒适的环境中,但我们不能忘记这些幸福的来之不易,它们都是这些热爱祖国的前辈们用生命和汗水换来的。我们应该像他们一样,爱祖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加油! 

【第4篇】

这个暑假,我读了《华罗庚传》这本名人传记,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华罗庚这个名字,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家喻户晓的,在数学界都是声名远扬。但在这成功的背后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 

1910年11月12日,婴儿坠地的阵阵啼哭驱散了“乾生泰”杂货铺的沉闷气氛。四十得子的华老祥对儿子百般溺爱,万般期待。可是华罗庚从小却话说不清、寡言少语而又性情孤僻,因此被邻居们取了个外号叫“罗呆子”,并在背后议论说,华老祥家的“罗呆子”长大了不会有什么出息的。 

华罗庚从小贪玩,学习成绩也不好,小学毕业证都没拿到,仅得了一张修学证书。就算迈进了初中校门,但仍然玩心不改,学习极不用心,而且字也写的很差。每次考试只得60多分,有时还不及格。可是谁也没有料到,到了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华罗庚突然开窍了,学习非常用功,对数学更为着迷。很快华罗庚的数学成绩就名列前茅了……尽管家庭贫困需要华罗庚一边在家中杂货店干活,一边自学知识,加上突入其来的病痛,依然没有打倒他。反而一步步成为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通过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只要肯努力,任何时候都不算迟,要克服一切困难,勇往直前,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将来有机会一定要报效祖国,做一个有用的人……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