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东坡传》(林语堂著)有感

如 鹤

——读《苏东坡传》(林语堂著)有感

清月,在高山间显得愈发宁静。一声鹤唳,惊破了天地,搅扰了长江水,那抹亮白,似乎点缀了人世间那混浊的空气。苏轼望着那鹤西去,满怀羡慕;殊不知,千年后的我们,看着苏轼,满怀敬意。

苏轼的才华如鹤,振翼九霄云上,雄视百代。一个人的才华是他毕生的财富。当我们遭受不公正的打压时,让你立足而不被压垮的,是你的才华,而不是贴在你身上虚伪的标签。被贬黄州时,他展现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的孤傲;被贬惠州时,他让人感受到了“日啖荔枝三百棵,不辞长作岭南人”的真性情;被贬儋州时,他有着“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的豁达。正是他的才华,让他屡次被贬又屡次被重新重用。他的才华,就注定了他不是深埋土中的种子,纵使风吹雨打,日晒火烧又有什么关系呢?他注定是世人精神世界中的参天大树。

苏轼的洒脱如鹤,永远坚守内心深处的乐土。林语堂评价苏轼:“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究其原因,我想还是他内心深处的宁静。读苏轼,我忽然明白了我们到底该追求什么。宁静致远,这“静”当是我们追求的人生的远方。没有人知道未来的路是怎样的,是一步登天,亦或是跌落谷底,谁能确定?既然如此,不妨随遇而安,不妨看淡一切的功名利禄,不妨抛却那纷纷攘攘,拿起手边的一本书,纯净内心。苏轼的人生,告诉了世人,随遇而安的内涵。或许,苏轼就如同一个雨中漫步的行人,“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伴着悠扬的歌声,乐安天命,行到生命的尽头。

苏轼的包容如鹤,白玉无暇,深邃空灵。生活中,我们常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对待和你意见相左的人?章惇、王安石,是苏轼最大的政敌,他们处处排挤苏轼,恨不得逼死苏轼。而苏轼对待他们,不过莞尔一笑,这样,足矣。我不禁想起了虚幻中的武林高手,“相逢一笑泯恩仇”。这得有多么深厚的内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虚怀若谷的品格,是人最深的修行、最厚的涵养。当我们烦躁雨天的阴沉时,有没有想到雨水的滋养万物;当我们享受城市的清净时,有没有想过清洁工人的付出?包容,是一种态度,是眼中有物,心怀万物的感情。我们并不孤独地活在这个星球,每个人的行为都与他人息息相关,何必心生仇恨?不如心怀三月春风,哪里都是温柔的故乡

读完苏轼,我想,我们生活最大的意义是思考。当我们孤独时,思考是我们最好的伴侣。没有思考,苏轼也不会有那么多的著作、哲思。思考,让苏轼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但他的人性却更加温和厚道。

月落了,鹤唳仍在空谷传响,激起更强烈的浪潮。苏轼的光芒永远不会消散,还在指引一代代人不断前行。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