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盗墓》有感800字

中国博大精深的墓葬文化,千年来难逃盗墓贼的侵扰。这当中有着什么样的光怪陆离,又有着什么样的惊心动魄、扼腕叹息?本书是一席文物和墓葬文化的盛宴,也是一段站立起来的,栩栩如生的历史。而今,我们这面保护墓葬文物的盾,也许真的可以从盗墓这支无孔不入的矛中学到什么。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盗墓只是盗墓贼为了满足自己对金钱的追求,是一种不道德的偷窃行为,但是在阅读后,我进一步的了解到盗墓其实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盗墓行为虽然在一方面极大的破坏了文物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也破坏了人类对古文明研究的过程,但在另一方面,盗墓有时却可以导致古代秘器重见天日,促进文化艺术的传递与发展。例如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曾经通过盗墓得到传播,宋代以来的古董收藏之风刺激了盗墓风习,而盗墓发现又为当时金石研究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盗墓高峰。第一次是在西汉,当时官方允许民间私人铸钱,而春秋战国和秦代的墓葬中陪葬品最多是铜器和兵器,这成为铸币者直接的盗墓动力。第二次是在清代是历史和文物研究者为了考据历史的研究性盗墓。后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盗墓高峰出现在现代,文物走私的暴利成为更纯粹的诱因。

关于盗墓的原因,在阅读后,我了解到不仅仅是为了获取墓中财物,还有是为了发取墓材,即通过发掘前人墓葬,借取墓葬营造材料以为当时建筑使用。有的则是为了对墓主人的政治惩罚,例如清代的思想家,诗文家吕留良因文字狱株连而被剖棺戮尸。另外还有占用墓圹,盗墓者有病态嗜好和特殊追求等原因。

所以真正意义上的盗墓贼不似我们平时所理解的那样都是民盗,其中还有明目张胆的官盗,也是军队的副业。

读此书,在为因被盗而破坏的历史文物痛惜的同时也警醒我们要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去对待悠悠五千年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去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一个不把物质置于精神之上的世界,一个人类与宇宙自然和谐共处的世界。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