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800字初中

【第1篇】

1.jpg

穿越古今,震撼我心——读《论语》有感

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那是将《论语》奉为中国文化思想的渊源,而当下的我更愿说“半部《论语》修自身”。它,穿越了千古尘埃,让后世子子孙孙在易迷失自我的物质文明中得以清醒,在后世子子孙孙的心田中涌出一汩毫无杂质的清流。

孔子说:“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遗憾。要做到内心强大,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若否,太在乎得失的人,孔子称之为鄙夫,鄙夫,即卑夫,鄙者,意义几乎等同于小人。孔子说:“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这种人,不会有开阔的心胸,不会有坦然的心境,更不会有真正的勇敢。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是对我的劝勉。“事君数,斯疏矣。”这是教我处世之道。“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是写给我的君子之道。“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这是写给我的交友之道。

古往今来,感叹光阴之人可用“亿”来计量。而圣人孔子也曾有过这样的感叹“逝者如斯夫”。这句话究竟包含了多少沧桑?大家知道,天下第一长联上联就写道:“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下联的对句是“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哲贤眼底的江河水,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存在,还是他们感叹光阴易逝的心灵寄托。“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不禁感伤:人生有限,自然永恒,这一巨大反差,足以让我怆然泣下。我不禁念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渺小的,转瞬即逝的生命。有规划的人生必定是伟大的人生,但有规划的人生是很艰辛的,因为有规划就意味着要舍弃很多。在孔夫子望流水兴叹的同时,他总结了自己的一生:“吾十有五而忘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特别佩服孔子“五十知天命的阶段,它与庄子的《逍遥游》中的一句话很是类似“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到了这个时侯,你可以听自己内心的安排了,不为外界所干扰,真正的认清了“内”与“外”,明白了“荣”与“辱”。

《论语》是圣贤书,孔子即为圣人。圣人的精神世界饱满之极,令尔辈着实佩服。他们能真正做到“淡泊”,真正做到“君子”,才疏学浅的我必须得承认,和孔夫子相比,自己真的太过于狭隘。这使我不得不奋起读书,做一个有所为的君子,此生,愿得夫子三分之一的度量,则可安歇于地下。死而无憾!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