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站谜案》读后感800字

一场烧脑的梦 

当语文老师推荐我们读书的篇目中有《火车站谜案》的时候,就决定是它了。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看到封面是有两行字:上面一行是“想做一场烧脑的梦吗?”下面一行是“迎生死挑战,做学习王者。”于是我就想:故事的情节无非是在火车站死了一个人吗!还写那么夸张。但看完这本书之后就感觉真的有些烧脑,而且故事情节还叫人回味无穷。 

这虽然是一套穿越题材的小说作品,故事情节是虚构的,但其中出现的名人们在历史上却是真实存在的。他们的一生及其经历过的事情都已经被永远地凝固住了,不会因为这一次所谓的“时间旅行”凯厄斯的穿越之旅所带来的“振动”予以改变,但作者瑞吉娜·贡萨尔维斯仍以她合理、有趣的的方式为我们进行了“情景再现”。 

我们还会发现,原来那些如今看来多么高大上的历史上的名人们——也许还可以推而广之,联想到如今正在活跃的各领域的名人们——他们其实也并非那么遥不可及、高不可攀,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或许有其独特的地方,也许会高出我们这些普通人不少,但他们的经历也仍然是有迹可循的,他们的成名也是经过了自己不懈的奋斗才最终得来的——天赋是不可避免地会体现于某些人的身上,但也仅限于少数——这多少会让我们这些羡慕他们的读者心里稍微增强点儿信心吧。 

还是简单的介绍书的内容吧:这本《火车站谜案》里,凯厄斯穿越到1905年的法国巴黎北站的时候,意外地见证了一场凶杀案的发生。这使得他既震惊,又下决心一定要找出凶手来,以避免更多的人受到伤害。在一家收容旅馆里,凯厄斯遇到了年少时的查理·卓别林和玛丽·米勒——也就是后来知名的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他们三人联手,决心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找出杀手来。 

在人生地不熟悉的巴黎城里,凯厄斯受雇于专门打理收容所的杜宾夫人,负责将一些包裹物品送到指定的教堂。起初他一点儿都不知道,杜宾夫人其实就是制造了巴黎北站凶杀案的杀手,而他所送的物品其实并没有什么价值,或者说那只是个掩护,倒是杜宾夫人给他的外套颇有玄机。 

凯厄斯一边帮着杜宾夫人干活,一边还时刻没有忘记和查理、玛丽一起分析、推理火车站案件的蛛丝马迹。也就在这里,他认识了一系列的名人,比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马科斯·雅各布、格特鲁德·斯泰因、巴勃罗、当然还有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保罗·塞尚等更多历史上的名人。总而言之,在这一次的穿越之旅中,“时间旅行者”凯厄斯真的是不虚此行。 

经过抽丝剥茧般的缜密分析、推理,再加上一点点的运气,凯厄斯、玛丽和查理发现了杜宾夫人的秘密,并且最终运用巧妙的办法让这个杀人凶手自己承认了自己的罪行。火车站谜案终于得以圆满告破。杜宾夫人的真面目终于被揭穿了! 

当我们读书的时候不止是要随着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时而放松、时而揪心、时而替主角、配角们着急,而是要从中领悟到作者通过那些人的言行、故事想要表达出来的某种内在的东西;或者说,别人是看热闹的心态,而我们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同样是读一本书,我们的收获就一定会比其他人的收获更多更大更有价值的!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