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间《茶馆》,品百态人生

老舍先生的《茶馆》,我读了好几遍,每读一遍都有不一样的感觉,语言并不是那么的华丽优美,但是通俗易懂,展现了地道的北京味儿。老舍先生说“没有生活,就没有活的语言”,《茶馆》的语言都是来自生活,都是那个时代那个环境最真实的写照。

这本书的故事很精彩,很有哲理。《茶馆》采取的是话剧的形式。一个悲剧,一共分为三个幕,分别写了清末民初、民国中期,民国后期的人们生活经历与状态。这本书写了一个掌柜王利发的茶馆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最后被军阀势力逼死的事。同时,也写了一个农民——康六欠了别人的钱,被迫卖女儿被太监当老婆,结果害了自己女儿一生的事。

《茶馆》里描写的人物各个方面的都有,从有权有势的庞太监到身份卑微、可怜的康六。还有那些市井的小人物,唐铁嘴、王麻子。还有当时势力的走狗,宋恩子、吴祥子。也有一些爱国人士,秦仲义、常四爷。还有那些老实的小人物的代表松二爷……这本书中描写的人物有很多,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他们几个,掌柜王利发,爱国的常四爷,资本家秦仲义。

王利发,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性格上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他生于清末的北京城,一人独立支撑父亲遗留下的茶馆,年轻精明,左右逢源;民国初年,军阀割据,内战不断,北京里有名的大茶馆都关了张,他照样苦心经营,对茶馆进行“改良”,照样开张。30年之后抗战胜利,王利发却已是风烛残年,仍在拼全力支撑着“裕泰”这个老字号,但国民党特务残酷镇压爱国学生和共产党人,还企图强占茶馆,王利发彻底绝望,他安顿好家人,与多年结交的友人相互道别之后,拿起腰带,步入内室,仰望屋顶,然后悬梁自尽——安然了结了一生。

常四爷,旗人,在满清时吃皇粮。性格上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他直言他的不满,对抓过他的特务仍然很强硬。常四爷是一个具有侠骨豪情的“旗人”,他性格耿直,具有正义感和爱国心。常四爷,一个多么希望依靠奋斗来换取国家和个人好前途的中国人,他的悲剧不是来自胆怯、懒惰,而是来自他的落伍了的观念,属于旧时代的人生观,使他总以为凭着一身正气和不服输的精神,就可以在铺天盖地的社会黑暗间闯开一条生路。

秦仲义,裕泰茶馆的房东。年轻时血气方刚,态度傲慢,目空一切,甚至敢于同有权有势的庞太监作斗争。他有一个自认为很远大的理想,就是“实业救国”。秦仲义是个民族资本家。第一幕登场的时候,只有二十几岁,戊戌变法失败后国势衰落,他凭着一颗报国之心,变卖祖业创建工,就主张实业救国,办工厂,开银号,惨淡经营几十年,最后还是彻底破产了。

王利发一生中都趋炎附势,见到别人总打招呼,只是为了在乱世中得到生存。但是他的好话、他的鞠躬仍然不能让他顺利过完一辈子,结果落得个被军阀逼到上吊自杀的下场。康六的女儿在太监家里不敢出一声哼,直到太监死了,才得到了自由。但等到自由后,仍遭到别人的追杀,被迫一路逃亡。我为社会的黑暗而感到悲哀,为人们的自私自利而痛心疾首。为了生活,每个人不得不变得狠心。错就错在了军阀势力的统治衰败,让人们无处谋生,像狗一样生活着。

当时的社会局势动荡,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茶馆里每天都有悲惨的事情发生,这让我体会到,我们能拥有现在美好的生活,非常不容易,裕泰茶馆里的那些人,不正是为这样的生活而奋斗的吗?既然如此,我们更应该珍惜这幸福时光、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同时也要不停磨练自己,就像裕泰茶馆的改良一样。

《茶馆》是“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丰碑”。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