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大海战观后感800字

国殇——观《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有感

一道疮疤在我的手上,像只丑陋的蜈蚣在手上爬行,我却不希望它会好的很快。抚着结了痂的创口,却是一阵长嗟。

正如那部看了多遍也依然让我唏嘘不已的《甲午大海战》,那场在历史上也让人魂悸魄动、无限叹惋的战争。

我不觉有些希望,希望那甲午大海战也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道疤,一道永不会结痂的疤。也许只有这样,才会是中国在新时代策马扬鞭的动力。

战争,或许就是两个,甚至是多个国家在比拼、竞赛。

初始,小小的邓世昌就在学堂里铿锵而言:“彼得大帝说过,任何君主,如果只有陆军,他就只有一只手,加上海军,才是双臂齐全。”他的话大逆不道,却掷地有声,“若不加强海上防御,则海上炮响之时,就是大清灭亡之日!”一番话砸进了众人的心里。

开战!开战!开战!意气风发,风华正茂的少年郎正是日夜渴望有一番作为,做梦也希望有丰功伟绩的性子。

中国人骨子里爱和平,反对战争,但那并不意味害怕战争,更不是害怕对手!

要战便战罢!中国,一个泱泱大国,岂会惧怕日本那小小的弹丸之地!

听听吧,他们怕了:“中国的海军力量远在我们之上了……”那凝重的眸子让我这个荧幕前的看客多少有些扬眉吐气。

日月轮换,斗转星移,耳畔是谁在欣喜的叫嚷:“我们正缺这种新式快舰!”耳畔是谁在无奈的叹息:“我们都七、八年没添一艘新军舰了……”耳畔是谁在愤慨的陈辞:“都是太后做寿弄的,海军的军费全挪没了!”

而那边,日本现代化的议事堂里,日本天皇目光如炬,一拳砸向桌子上的海舰图纸,一锤定音:“日本要了!”“可是……”政府官员面露难色,“日本的军费似乎不够了……”“捐款!”斩钉截铁,没有半丝犹豫,“自我开始,所有的政府官员捐出十分之一的薪俸!”

再观清政府,臃肿的慈禧慢悠悠地用茶杯盖搅了搅青花瓷辈子里的茶叶沫,不悦的皱眉:“大清的海上不是没什么事吗?洋人欺负也就算了,怎么日本也要防着?先把这阵子我的大寿过了……”太后哪,您可知您自以为平安的大清政府早已千疮百孔,您可知您自以为守的很好的大清国土已满目疮痍,已目不忍视,每一眼,都是心中的血,眼中的泪在滴落。

战争的结果似乎毋庸置疑,没有半丝的争议——中国,败!

这边日本举全国之力造军舰,学技术:那边中国倾全国之资办大寿,唱大戏;这边日本天皇日啖一餐,那边光绪帝也在节俭开支,可银子呢?去哪儿了!十两银子一个的鸡蛋刺痛了谁的眼、谁的心!

如此,大清怎能不败啊!

海上炮响之时,便是大清灭亡之日!

大清灭亡之日,亦是中国新生之日!

山冈之上,邓世昌挺拔而又落寞的背影似乎还在眼前,耳边也还萦绕着那句饱含了凄凉的话语:“总有一日,要用鲜血才能把国人唤醒。”眼前,已是模糊的氤氲一片。

中国醒了。

这次醒来,不再是那个准备伸懒腰,打哈欠,吸袋烟再接着睡的巨人,中国,是真的清醒了!

一头雄师,终于屹立在了东方,“所有的中国人都应当被尊重”不再是空话,终于可以向世界大声喊出,因为——中国已经站起来了!

先进的中国蓬勃发展,似乎早已摆脱了甲午海战的阴霾,但我却不希望这场战争只是简单地写在教科书里,仅仅成为一种书面上的知识。

在李鸿章手拿电报,痛苦闭眸,老泪纵横时,我便能想象到他心里的痛或许远甚于身上的痛,还有那句沧桑无奈的呢喃——“千古骂名啊,千古骂名……”

新中国不要这种被逼到绝境的无奈,更不要这种被逼到了绝境才明白的腾飞,中国已经明白了“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一场场战争的失败,是中国龙身上大小不一,却一样刻骨铭心的伤疤,永不消逝,中国铭记伤疤,铭记苦难,更多的,是在铭记教训!

中国——绝不会重蹈覆辙!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天苍苍,野茫茫,海之上,国有殇!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