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人文明,手留余香

园丁将爱寄予花儿,他俯身丛中、浇水松土,精心呵护,到了春天,收获了万紫千红,争奇斗艳;果农把爱浸透于果树,他穿梭林间,剪枝施肥,悉心照管,到了秋天,换来了满园飘香,累累果实。就像园丁和果农一样,我们把文明和美德赠与别人,才会享受到文明的阳光。

走进校园,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环顾四周,洁净的校园一尘不染,整整齐齐,我们的身心也显得更加愉快。你能改掉出口成脏的坏习惯吗?否则,你会污染我们的校园,甚至对他人造成伤害;地面飞舞的纸片你能弯腰捡起吗?否则,大地会多了斑斑点点,失去色彩;废旧无用的垃圾你能投入箱子吗?否则,环境又被我们抹黑一笔;卫生值日时你能认真仔细,为环保尽一份微小的力吗?看到谁有不文明卫生习惯你能帮助他改正吗……

当我们看到鸟儿都在梳理自己的羽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把我们教室、宿舍、个人的卫生搞好呢?还有什么理由去破坏我们的环境呢?当我们看到动物们在严冬到来的时候紧紧的挨在一起用相互的体温御寒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搞好团结呢?还有什么理由动手打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呢?当许多动物都比我们文明的时候,作为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的我们不值得很好的反思吗?

从小开始,父母、老师就教育我们从小就要懂得是非善恶,讲文明礼仪,懂得尊敬长辈,爱护晚辈。那时的我们,点头回应:“我们知道!” 时光流逝,如今的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现代快节奏的社会中,一心埋头于书本课文之中,接受“孔孟之道”,熟读唐诗宋词,这些“纸上谈兵”的道理,似乎淡忘了那些从小就熟悉的为人处世之理。

呜呼!悲哉!先将视线投向校内。学校,这片我们学习的地方,同样需要我们的爱护,虽然学校规章制度我们都已熟知,但那些细微末节的小事也体现出了我们当代学生的意识。镜头一:君不见,原本郁郁葱葱的草坪,如今已被践踏出一条长长的小径,真是应验了鲁迅的一句话:“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看来我们是“深得”其中之意呀!镜头二:丢纸巾这件看似很简单的事情,在我们做来却异常困难。瞄准垃圾箱口,准备,发射。进了还好,没进,你就别再指望“发射人”把它送进垃圾箱了。究其原因,很多人会不意味然的回答:“没时间。”“没看见。”推脱之词比比皆是。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可是还是有人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别人做,于是我也跟着做。”试问,如果别人想去轻生,您去吗?

我们再换个视角,看看红绿灯周围的状况。十字路口,正是红灯。一边的汽车,自行车,行人开始穿越,另一边的则在线后等待。只见一位骑车男士左顾右看了一下,见没有管制人员,便“嗖”地横穿过去,看得周围的人都替他捏一把汗。紧接着,又有一位男士徒步横穿了过去,一个,两个……越来越多的人“大模大样”地闯了过去,视交通法规为儿戏,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难道没人管理的大街小巷,人们都是这样“不怕死”的吗?

再让我们来看看公交车上的情况:拥挤的车内十分闷热,已经人满为患。售票员见到一位怀抱婴儿的妇女,变搀扶着她上了车,还替她“开路”。没有座位,妇女吃力地握着扶手,一手还要怀抱婴儿,早已满头大汗。“哪位乘客给这对母女让个座?”之后车厢内一片寂静,大家都无动于衷。车子上下颠簸,那怀中的婴儿看了真叫人替他担心!终于,另外一位怀抱孩子的父亲牵着孩子的手让出了他两仅有的一个座位……带孩子的让带孩子的,看了真让人心寒啊!我不禁要问:这些人的道德感何在?责任感又何在?

当我们播下一个动作,便收获一个习惯;当我们播下一个习惯,便收获一个品格。现代社会中,“文明”二字已被人们放在心里的一个重要位置,每一个人时时刻刻都在与文明交谈,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文明信息。要做“文明示范生”,需要我们做到:

用我们的口,礼貌地问好、打招呼,管住我们的口,不吵闹,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

用我们的手去帮助有困难的人,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

用我们轻轻的脚步,营造一个宁静、有序、有着良好学习环境的校园,管住我们的脚,不横冲直撞,不踢墙壁和不锈钢防护栏。

…………

当我们做到这些时,天会更蓝,水会更清,我们的校园将更洁净,我们的社会将充满和谐,更加美好。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