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究要说再见

往事已被时光作旧,我抬起头,细数时光的痕迹。记忆早已模糊,浮沉不定。但有些情感却深深的刻在我的心底,挥之不去。

小时候,我父母外出打工,留我和弟弟在家中。那时,我七岁,弟弟六岁。那天,家中无人,我和弟弟在家里玩。本来我们俩玩得好好的,后来好像因为一件事让我和弟弟发生了争执,小时的我们还都不懂什么叫做忍让,就打了起来。爷爷也就在这个时候回来了,爷爷把我们俩分开,我倔强的扭着头,弟弟早已在爷爷进来的那一刻便哭了起来。重男轻女的他不由分说地打了我,我的倔强在爷爷越来越重的手下退去,我疼得嚎啕大哭,弟弟被吓住了,他鼻子一抽一抽的,不哭了。

爷爷可能是打累了,收了手。我揉着屁股,委屈的站在一旁,心里是有些怨的,直到现在我还依稀记得爷爷打我的这个情景。不可否认,它确实给我留下了心理阴影。那一段时间,我一直闷闷不乐,弟弟可能被爷爷打我的经历吓坏了,后来也不怎么敢跟我玩,总是一副小心翼翼的模样,怯怯地看着我,我们的关系渐渐疏远了。

后来,奶奶告诉我,爸爸妈妈快回来了,就在下个星期。我听到了,表情很平静,轻轻嗯了一声,怀里抱着猫,去一边玩了。弟弟倒是很高兴,姐啊姐啊的叫着,围着我转了一圈又一圈。怀里的猫好像也很高兴,兴奋地玩着我的衣服,时不时还拍拍我的手。

风吹着树叶转了一圈又一圈,敲门声终于响起,清脆爽朗的女生和低沉冷静的男声夹杂着问候声响起。院子里一派喜气:我的七大姑八大姨随之而来。久别重逢让他们欢喜地不能自己,说话声音越来越大,弟弟在睡梦中被吵醒了,也一并出去找爸妈了。

而我,早在听到父母声音的那一刻就泪流满面,思念一寸寸地爬上我的心头:逐渐充满了整个胸腔,刹那间,以前不曾有过的思念,委屈与怨恨齐齐地涌上心头。泪水恣意的流着……正在睡梦中的猫似乎被我悲伤的情绪感染,哀声叫了一下,轻添舔着我的手背,我却只哭,声音越来越大,仿佛这能让我痛快些。忽然,我感觉到被我蒙在头上的被子被拉扯动了,我心里一紧,死死抓住被子不松手。母亲拉不开我的被子,只好坐在一旁跟我讲话:"莹莹,妈妈回来了,你把被子扯开。"

我平复了一下心情,沉默很久才把被子从头上拿开,露出哭得核桃般红肿的眼睛。母亲看到我这样,眼里有些泛红,她轻轻抱住我说:""我这次回来,一定要把你们带走。"我狠狠地嗯了一声。然后扑到她怀里放肆大哭起来,弟弟见我抱着母亲哭,干脆也一起抱着哭。母亲搂着我们两个,心疼地安慰起我们来,父亲来了,却怎么也权劝不住我们,我看了一眼他,他的眼睛似乎也红了……

父母在家里呆了几个月就走了。当然是带着我和弟弟。在火车上,我仔细数落着弟弟和爷爷的种种不是,母亲看着我数手指头时的认真模样,扑哧一声笑了:""你呀,以后就不会在意这些了,环境变了,人也就变了。"后半句,母亲说得意味深长,我似懂非懂,弟弟仍在玩着母亲刚给他买来的玩具汽车。

我们到了北疆,父母继续他们的工作,我和弟弟也继续着学业,我和学校里的同学相处的不错。那时我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即便一起玩,我也只是站在角落里静静的看着他们说笑,内心也很快乐。后来我们的关系渐渐变深,她们都是很开朗活泼的人,我也变得开朗起来,爱蹦爱跳。这个变化让母亲很欣喜:她眉心的那抹忧愁也淡去了,我也庆幸自己从一个软弱倔强的小姑娘变成一个活泼坚强的人。

又过了几年,我上高中。交了些推心置腹的朋友。我与她们虽偶尔有些摩擦,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之间的友谊,我们在高中的这几年生活中玩得起,放得下,也吃得苦,我们既可以疯疯癫癫玩得忘乎所以,也可以挑灯夜战坚持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高二时,我父母带我回了趟老家,我本不想回,但父母说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回去了,再过几年老人或许就不在了。我听了心中有些动容,但我仍然有些抵触爷爷,我的记忆中仍旧有小时候爷爷打我的记忆,这是我童年里最阴暗的记忆,每每想起,都会黯然神伤。

我还是回去了,从拥挤的火车上下来,有亲戚来接,用家乡人独有的豪放爽朗热切地问候我们:过得怎么样呀?吃的好不好啊等等。我心中划过一股暖流,我们远在千里之外,却仍然有人记挂着我们,这就是亲情!

到了家,爷爷奶奶迈着蹒跚的步子踉跄地走过来,双眼满含着热泪,紧紧的抓住我们的手,不舍得松开。那时爷爷九十岁,奶奶八十岁,他们的暮年渴望我们的参与。我望着爷爷奶奶泪眼婆娑的样子,心中那股埋怨忽然淡了些,便是有天大的怨恨,也抵不过亲情的一声叹。

我吃甘蔗,便让父亲去买,父亲懒得出奇,躺在床上不动,连个眼神都不给我。我无奈,刚想自己去,却被爷爷唤住:"莹莹想吃甘蔗,爷爷去买。天冷,你就别出门了……""一句话,他换了好几口气,然后出门了,踉跄地拄着拐杖,步履蹒跚。我去扯父亲:""爸爸,爷爷去买东西了,你跟着,他摔倒就不好了。""我有些急,他大手一挥:"给你买东西,你不去谁去?""我一愣,看着父亲铁定不管的模样,我咬咬牙,跑了出去。

大马路上,车来车往,人头攒动,一位白发老人颤颤巍巍地走着,手里提着一大袋甘蔗,目光浑浊而慈爱,我看了爷爷的那一刻,忽然觉得我有种罪恶感,我居然为一件小事而记恨他这么久……那一刻,什么怨恨,什么不满通通都烟消云散,有的,是我深深地自责……

我把甘蔗提回去,再也没有说要吃什么。

第二年,爷爷去世了,我听说了这个消息,一种铺天盖地的悲痛席卷而来,几乎痛得无法呼吸。虽有些准备,却依旧觉得现实太残酷……

那年少时的梦,记得的,不记得的;那些成长过程中释怀了的,没有释怀,就像我们的老朋友,哪怕许久不联系,但在突然撞见时,依旧令人记忆犹新。

如果说成长也有价值的话,那恐怕就是面对这所有的一切,终究要说再见。

再见,我的爷爷!

再见,我的童年!

老师评语: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不经意的湿润了老师的双眼,相信你的父母读了也一样为你的成长、宽容、回报骄傲。"天下的怨恨比不过亲情的一声问候""人间的真情跃然纸上,我们将爱镌刻在心间,将伤害写在沙滩。"岁月长河中的取舍是成长的历程,是青春的痕迹。再见,童年。淡淡的伤感,浓浓的真情……留守儿童的心伤愈合了,我们的宝贝长大了……

文章也给了我们更多的反思:如何对待孩子?如何换位?如何面对工作与儿童守望?如何去爱?如何对待隔代教育?……孩子的释怀与宽容是皆大欢喜,但这个过程和心路太漫长,我们家长的能否更早的去介入疏导,在亲情中早一份理解沟通,多一份平等关怀呵护,少一份伤感叹息,短一份怨恨与感伤……终究要说再见……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