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至味是清欢作文600字

汪老的文章总有一种特别的魔力,它能带给人一种春天一样的温暖,让人的心灵如阳光般空灵,读完一篇文章,幸福之感油然而生。

从前读“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还落复,人死一去何时归?”便想薤应该是一种细细小小,温柔弱小又娇滴滴的绿色植物。后来老先生告诉我们原来薤的鳞茎叫做“藠头”。藠头是什么?北方人不大吃了,南方人还是常吃的。对南方人来说,藠头便是从前饭桌上酸酸辣辣的下饭菜。口味的偏好,总与乡土藕断丝连。若是突然问起一个南方人,不一定说得出个子丑寅卯,经人提醒,肯定连声称是并滔滔不绝了。去国离乡,走得久远,似乎淡忘的,却原来根深蒂固。这也让食物有了感情,让它与人们有了深深的情结。

都说君子之文如其人,也淡如水。读汪老的文章便能看出这一点。读着读着,老先生的书也有了淡淡的香味,那笔下的美食已不单单是作为普通的食物了,它更是一种美,一种生活的美,一种来自于心灵的美。或许,那更是艺术,。老先生极其善于寻找生活中的小事。举个例子,山西人爱吃醋,也能吃醋,春节时候,别处都供应一点好酒,而太原的油盐店却都贴出一个条子:“供应老陈醋,每户一斤。”这在山西可是大事。山西人还爱吃酸菜,什么都拿来酸。辽宁人还爱吃酸菜白肉火锅福建、广西人也爱吃酸。还有,再比如无锡的包子甜的吃不下去,广东人也爱吃甜。这些大家都知道,但谁也没想到这些东西也有可写的,能成为写文章的素材。对生活的热爱是需面面俱到的,“吃”中也有美,毕竟“民以食为天”。

汪老的文字十分随和,在这本书中,他以平实委婉的语言将平日里的家常小菜娓娓道来。在汪老的笔下,萝卜、苋菜、豆腐、蚕豆等如同成了人间至味,天上佳肴,变得令人神往。他对食物很认真,而这种认真是源于生活的,他对生活中的一切都有抱着一种态度。并且这使老先生笔下的食物有了鲜活的生命,让文字有了味道。“筷子一头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寥寥几句,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动人的词汇,仅仅是用富有弹性的语言,便引人口水直流。如同一为头发花白的老人坐在我的对面,以苍老而温暖的语调向我讲述他自己心中的美味。

一位读者曾在书上留言:“看完这本书中的文章,幸福的感觉好似娓娓道来”汪曾祺老先生的文章不知以那平实的语言感动了多少人,有多少人在读完老先生的一道菜之后会心一笑,体会着阳光的温馨与生活的美好。或许,有一种幸福叫做美味,有一种温暖,叫做认真。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