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征文600字

【第1篇】

《向着明亮那方》

因为一次意外,常住老家的外公被匆匆接来这个城市,安置在离家最近的一家医院。爸妈医院家中两头跑,忙得不可开交。到了周末,我便主动请缨,前去医院陪护外公

我自小在这个城市长大,远离老家,与外公的关系也是似近实远,其实我并不了解外公。外公这次住院,天天打吊针,以药代饭,面容清瘦了不少,精神却依旧矍铄,连医生都连连赞叹老人家的精气神好。在昏暗的光线下,老人家正戴着老花镜,用两根指头捏着一只镜腿,眯着眼睛,费力地看书。

“外公,你躺会儿,别累着了!”我禁不住脱口而出。

“哈,是小颖来了!没事没事,我随便翻几页书,不要紧的。”

我竟一时语塞,只好轻轻坐在床边,等着外公,半晌,终于忍不住问道:“外公,你看什么书?”

“老头子瞎看看”,外公把书往我面前一送,“喏——《红岩》,其实我也不太懂呀!”外公有点不好意思,抓了抓光溜溜的头顶。

我知道那本书,那一群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共产党员,诠释了抗争精神、无畏意志、不屈思想。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新中国的光明未来,舍生取义,在烈火中永生。

“外公,这里太暗了,你眼睛吃不消的!”我想劝外公多休息多躺躺。

“傻孩子,我每天就看几页,不碍事的,不过这书真的蛮好,江姐他们真的伟大的。”

向死而生,坚强有为,实现自己最大的价值,岂不伟大!原来外公自住院以来一直在看这书,哪怕屋内光线昏暗,眼力衰退,也已经全然不顾——因为他心中明亮!因为他深受震动!真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啊。

我突然有点愧怍,昨晚我还在抱怨初三睡觉少、作业多,老是天天盯着背书,简直感觉自己要被苦难吞噬了,初三的日子似乎是看不到尽头。原来,我是缺乏了明亮的坐标,我为何而学?我为谁奋斗?难道我甘愿微如蝼蚁?难道我甘愿轻于鸿毛?现在,只知道,我应该好好读书,创造价值!为自己,更为社会!

【第2篇】

《少年说》

方今之世,沸海执,钓鱼争,碛西相噪,而吾国之束发激,遽义于行伍,可乎?市之珠光宝气,莹而皦皦,竞之如雀瓮,可乎?方寸间,五光十色,瀚海昊天,醉溺于此声色犬马间,可乎?

惑矣。少年志,志在何方?《诫子书》,孔明先生谓其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志所明也。何以淡泊?诗书也。博览则通古今事,精研以察远近情。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知四海之危急,晓泰安之不易。志,自白于心中。

溯百年,风雨飘摇之末世也。周先生方至舞勺之年,而有感于民族存亡。“吾党何日醒,吾党何日醒?”魏楼旁,战碑彰,九天云霄歌嘹亮。是以数月如梭,庠中质:“何以读书?”先生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先生志,民族志而国志也!何为吾慷慨少年之志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末世,亦盛时也。乱世出英雄,英雄出少年也。金戈铁马,鼓角声声,持红缨,与尔缚苍龙。蓟城定鼎,举国庆,而先生益沉于冗。和平共处,求同存异,一个中国,先生忙于诸会,身有疾而心不知,鞠躬尽瘁,而扬中华之威。泰西大陆,吾国班列驰,丝路带上,蒙内之铁路通。咦!中华,崛起之!先生有知,当慰矣。

四海九州,海晏河清,千里同风。舞象之年,何以圆志哉?诗书也。志何哉?诗书也。诗书,吾羽之所育也,吾之明志,追志 ,圆志。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余以为意。

《左传·定公十年》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自当饱读,承师训,华气,修身以正衣冠,知兴替,明得失。发自胸襟,复观天下,彼端纷纷,吾国盛矣,虽诚危急无忧亦无惧。一人发奋于诗书,万人发奋于诗书。总角,垂髫,束发,弱冠,“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中华,崛起之!

是岁肇春,不才书怀周先生,兼以自勖共勉。

【第3篇】

《于无声处听惊雷》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微暗的书室里,油灯闪着泛黄的光,像一双微闭的眼,惺忪。我在案几上,轻嗅着屋里若有若无的翰墨香。周遭的同伴也一样静谧着,不知是享受还是期待。我盼望着那盏油灯能在暗处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我是一本《千字文》,有些年代了。

静默。

倏地门开了,走进一位着西服的青年。他走近我,轻轻在案几上放下手中的讲义,那声轻轻地碰撞却似一声沉重的叹息。他默念,学医救不了中国人……一字一句,打在我心上,沉重着。

他叫周树人。我看着他换下西服,继而换上那身粗布长衫。在阴暗的房里,他又重将我捧在手上,高声。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洪荒中,正黑暗。

他要以读书,换救国救民,我见他,亦是十年磨剑般地,苦读。时光不是飞花过。他用手轻轻地托着下巴,眼微闭,沉思,而又忽地睁开眼,凝视远方,轻叹几声。钟声悄悄地像被凝固了一样。微暗的光映着他瘦削的脸庞。他思绪翻涌着,低头,继而提笔,行云流水,静默了时光……

《狂人日记》。鲁迅。如雷一般,却振聋发聩。

苍穹,在无尽的翻涌,有暗潮涌动。风也行了八千里,不问归期。我再睁眼,又是几多年。

宽宽的木桌上,我轻伏着。是清晨,微光穿晓户,虽不是很亮,但就像是一线希望映在我的身躯上,带着一丝微微的凉意。黎明即起,他用青年的笔体,用澎湃的激情高呼,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他是周恩来。缓缓走近,他捧起我,迎着一缕阳光,低声,默记。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洪荒中,有未来的希望。

他亦是多年苦读,有了无穷的知识,然后,我伴他,配上钢枪。初升的阳光在他脸上投出斑驳的影,他目视前方,眼神专注而坚定,他眺望的那条路途啊,指向一个无尽的前方,光明在那里召唤。我看见我的身影在路上与他坚定地同行,我更看见他盼望多年的崛起在不远的地方。待南昌起义一声枪响,曙光冲破阴霾的苍穹,纵我不能冲锋陷阵,我仍似能看见中华如一只雄狮般苏醒,唤起从未有的崛起的热情,行将站立。

我闭上眼,周遭似无声,可那阵阵枪响如惊雷般,怒吼,咆哮。无数人的思维也一如雷声,响彻……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一天天,一年年,无论是阳光抑或阴雨,无论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我在无声处看见无数仁人志士执卷而读,坚定的眼神看着那不变的方向。

惊雷滚滚。

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只是一本小小的书,但我相信我有无尽的能量。千千万万的我们聚在一起,就能与万千华夏儿女用读书换来日益辉煌的明天。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书中崛起,壮哉中华!

【第4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灯如豆,一书如帆。

我执桨,畅游在浩瀚的书海,心为之发狂。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每当读到这首诗时,心湖就荡漾起片片涟漪,那份遒劲雄浑的意气,使我击节而赞。高耸挺拔的岛,是他的志向!青翠欲滴的草,是他的志向!波涛滚滚的巨浪,是他的志向……即使岁月染白了曹操的须发,依旧能够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不屈之音。他矢志不渝地踏着这条追梦路,将满腔热血化为一股力量,只为国家,只为国之崛起。

“爱祖国,为祖国的前途而奋斗,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苏步青这短短二十四个字,跨越时空,带着滚烫的热气,蔓延全身,像是浓云中的闪电,像一道强烈的闪光!17岁的他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带着满腔热血赴日留学。正当日本一所大学聘他去担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国任教 。苏步青把“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轻轻烙在额头,作为眉心一颗鲜红的朱砂。是啊,读书是为了给祖国的繁荣昌盛尽微薄之力。

书韵随着船的行进一路漾开来,与我的心一起醉在粉墙黛瓦的迂回中。

车胤少时勤奋好学,因家境贫穷只能囊萤夜读,夜以继日,最终成为吏部尚书;李白拔剑四顾心茫然,发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感慨,最终成为名垂千史的诗人;乱世里漂泊沉沦的女子,将国家只恨纺成染柳烟浓,最终在历史的长河里,激扬起遥远的绝唱……像冬日里那束温暖的阳光,像夏日里那缕清凉的风,我聆听那些高贵灵魂的歌吟,观看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精神之花,收获一份灿若朝阳的信念。

“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读书便是我的君,思壮阔,品幽怨,诉哲思,心灵接受一次次洗礼,纯洁的人格和满腔爱国之情使我陶冶,慢慢融入我的血液中。

“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百年之后,放眼今世,还有几人能斩钉截铁地说出这么壮阔的誓言!

青少年有信念,有力量,有无穷无尽的热情在燃烧,有一颗永不停止向前的爱国之心,纵使前方风雨交加又如何?不忘初心,用奋斗书写无悔人生,用奋斗去崛起新中国。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第5篇】

《深夜漫想》

漫漫人生,静静黑夜,唯有诗书为伴;一盏灯,一本书,足矣。

脑海中总有这样一个片段;夜深人静,柔和的月光洒满了小院,它毫不吝啬地照入窗子,映在他脸上。他的脸上布满皱纹,深邃的眼睛上戴着一副老花镜,正津津有味地读着书。突然月亮调皮地溜进了树行之间,他的脸上立马黯然失色下来,但却清晰地勾出了那孤独而坚毅的轮廓。花前月下,孤灯夜读。

他是一位看着中国从衰败走向繁荣的老人。他深知读书学习对一个人、一个国家的重要,不管是年轻还是衰老,他毫不松懈;不管是寒冬还是盛夏,他从未放弃;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他毫不气馁……

他是一位老师。他的办公桌上几十年不变地贴着一张字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说只有这样才能天天自己勉励自己,才能监督他的学生每日为此而努力拼搏。他的学生桃李满天下,每当听闻他教过的学生成为国之栋梁,他都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一如往日的得意与炫耀,他很骄傲,他很自豪,他自己没能为国家作贡献,但他带的学生却做到了!

他也是我的老师。他从小就告诉我:不管我处于什么境地,什么时代,什么年纪,都不能放弃读书。书是人一生最可贵的财富,是引领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的秘钥,更是人一生都必不可少的良师益友。

小时候的我总是抬着头似懂非懂地望着他,眼里充满好奇、疑惑与憧憬。他会握着我的手一笔一画地教我写自己的名字;他牵着我的手走在乡间小道上,嘴中讲述着书中的童话世界;他会坐在我身边与我一起细细品味书中的悲欢离合……我很喜欢这样的生活,很喜欢有书有他的日子。

他早就在我心中埋下了读书的种子,这颗种子也在跟我一起慢慢生根发芽。尽管如今身处喧嚣的城市,但仍坚持每日读书一刻钟,每日的这一刻钟都能给我带来身体与心灵的放松,我也终于明白了他对我的殷殷希冀。在书中,我终于找到了我的黄金屋,找到了我应当追求的东西,也找到了那时的他。

他和我都一样,有个简单而美丽的愿望:希望中国能像雄狮崛起,蛟龙打挺,能因一代代锲而不舍的读书人而日益繁荣,能因一本本岁月积淀的好书而久盛不衰,能因一个个像他一样有着美丽希冀的中国人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打开窗,早已不见那熟悉而坚毅的身影,一盏灯也早已吹灭,留下的只有一本书,还有一个我……

【第6篇】

《中华之韵骨》

历史风韵的余温仍笼在心头,中华文化的火却只余星点,悠久的词牌已难吟唱,那中华独有的韵骨也在洪流里,一点一点地消散。

周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已人尽皆知,多少人在懵懂岁月里,面对鲜红的国旗有此誓言,那些小苗似的孩子立誓用自己逐渐伟岸的身躯,日益坚实的手臂,撑起中华之苍穹!于是,光辉似乎正漫开……我沐浴新辉,却归宿于黑暗,浩浩之中华,那色彩富裕之地,却终日朦胧。

我看着那方净土的黯淡,只能终日地徘徊,我会因为偶尔的一束光而雀跃,我会因为多一只手掌,撑起这片天空而欢呼……

那是我最爱的地方,它有一个动人心魄的名字——中华之韵骨。

韵骨是无处不在的,她比曲调更婉转,比芬芳更馨甜。晓其韵而心忧怜,她在中华的土地上绵延,却鲜少为人注目。绝大多数的人浮于文化的表面,而疏于其韵。国学大家季羡林先生用诚恳的文字,示国学于天下,时至今日,有所感悟的人又有多少?愈来愈多的只是丢弃那份中华民族珍视的韵骨,把灵魂的空洞当作潮流,把盲从的奢华当作品位。

鲁迅先生曾质问中国人的自信丢哪儿了?而这样的问题延续至今,中国人的自信感去哪儿了?为何崇洋媚外成了品位?为何中华古道皆被人当作糟粕?为何文化跃然于纸上,韵骨却难寻?

从炎黄育万民,到今日,无数英雄的韵骨深入人心,而这些正是历史洪流上的粼粼之光。可如今浮躁取代沉静,心灵的眼睛很难再发现迷失的古韵。

我身在课堂,执着一支不起眼的素笔,定目标时,每个都写了理想的高校,我却写下:“只愿昔时人未没,今日水难寒。”

我在青春的号角中,扬起希冀的双翼,守护欲有燎原日的星火,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亦为中华韵骨之崛起而读书。

【第7篇】

《青春的色彩》

每个时代的少年,都有其独特的色彩。青春亦然,我的青春主打色是白、黑、红。

在我们这个年龄,像和煦春风掠过的花海,生机勃勃;似如水月光浸漫竹林,心旷神怡;如朝霞映衬下掠过天空的飞鸿,震撼人心。在我们这个年龄,当显花季少年的五彩缤纷、朝气蓬勃。在我们这个年龄,更应有英姿勃发、奋发图强的豪情壮志。

“丝丝白发儿女债,历历深纹岁月痕。”在我们这个年龄,有一缕银白激励着我们,催促着我们上进,那便是父母的白发。当我们在父母的悉心照料下长大时,突然有一天,父母的白发进入眼际。于是,少年的我们知道了这一道银白的内涵,多了一份感恩与责任。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我们这个年龄,我们读懂了鲁迅,感受到了一种铁黑的力量,一种冷酷的尖锐。这种黑不同于梁实秋,不同于林语堂,它能使人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加前进的力量。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我们这个年龄,也将周总理的话牢记于心,明白我们的未来即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不仅有着蓝色的清新,有着绿色的悠闲,更有着彰显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火红的风采。我们有着孩童的纯真,有着少年的激情,更该有着青年人担当大任的雄心壮志与不畏艰难困苦。

正是白、黑、红三个主打色共同勾勒了我们这个年龄的绚丽多姿,组成了一幅气贯长虹的画卷。我们青少年被大家所寄予厚望,所以更应该有坚韧不拔之志,努力遵循“担当大任”的豪言,做到崛起我中华之国梦。

隔空仰望,一代又一代的伟人们的高大形象,凝视着他们坚毅的眼神,我为之震撼,为之钦佩!正是有了和他们一样的民族脊梁,我们方可被称为“龙的传人”!

青春色彩五彩缤纷,我们更应紧握手中画笔,把属于青春征途的那几道颜色着深、磨亮,绘出无愧于花季的版图。

【第8篇】

海棠花开》

西花厅的海棠确实美,美得像天上不染俗尘的仙子,能荡涤人们心中的污垢,让我静下心来细嗅海棠香,聆听海棠语。

第一次到周总理纪念馆,因为时间仓促便未能多参观,只是把各厅粗略地逛了一次。再去总理纪念馆时,与上次已时隔一年之久,海棠倒是没什么变化,依旧芳香扑鼻。这天我来得早,时间上十分充裕,我信步于海棠沾雾的西花厅,茫茫白雾将我的视线混淆,海棠的身姿在窗外若隐若现,我的心一惊,有点害怕。不论世事变迁,海棠依旧傲立枝梢,绽放属于它自己的光彩。我凝视着海棠,心里佩服它的坚毅,便又想到了总理。

总理说过,既然历史把我们推上了舞台,我们就得完成使命。正因如此,总理即使身患重病,也要继续忘我工作,为的就是这样的信念,这使我不禁想起总理在我这个年纪的时候,便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为了这个抱负而不断努力,最终成为中国的革命先驱者。我读书,也是和总理一样,为了中国而读。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强则中国强。周总理的精神在我身体里种下的那颗红色种子早已连着我的血肉,已和我的生命密不可分。

彼时,红日拨云,白雾渐散,朗朗一片晴天,亭亭一树海棠。

现已是深夜,我怀着对周总理的深切缅怀和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念,写下了这篇文章。我抚摸着那朵泛黄的海棠花,坚定了决心,而后沉沉睡去……

梦里,我似乎听见海棠在对我说:“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愿在中华家。”这是总理教予我的,也是海棠教予我的……

明年,海棠花开依旧。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