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的改写》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名数的改写。

教学目标:

1、理解名数、单名数、复名数的概念,掌握名数改写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名数的改写。

2、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改写。

教学难点:单名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名数:

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你知道什么是名数吗?(学生回答)

概括:由数和计量单位合在一起就是名数。你看这些是不是名数?(多媒体出示)

1080千克 9.5元 1.85米

下面这些是不是名数?

千克 平方分米 亿

(不是,这些是计量单位和计数单位)

再看这些是不是名数呢?

1千克80克 9元5角 1米8分米5厘米

概括:这些也是名数。带有一个单位的叫单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的叫复名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名数的改写。

二、探究新知。

1、比一比,看谁记得牢!

在学习改写之前,我们来一个热身比赛。

1千米=( )米  1米=( )分米 1米=( )厘米 1米=( )毫米 1吨=( )千克 1千克=( )克

1平方千米=( )公顷 1公顷=(  )平方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猜一猜,看谁猜得准!

老师在同一天量了两次身高,却得到两个不同的数据,分别是161厘米和1.63米,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3、算一算,看谁算得对!

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

天鹅长大后比出生时体重增加了多少?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独立解题。遇到困难,同桌讨论。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板书不同的计算方法:

10.5千克=10500克 200克=0.2千克

10500-200=10300(克) 10.5-0.2=10.3(千克)

(订正后,重点说说单位换算的方法)

师:说说你怎么想的:10.5千克=10500克 ?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板书: 想:10.5×1000=10500

把200克改写成0.2千克,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板书: 想:200÷1000=0.2

说一说:为什么把“千克”改写成“克”用乘法,而把“克”改写成“千克”用除法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

4、填一填,看谁填的对!

5厘米=( )米 40分=( )元

950克=( )千克 4.5米=( )分米

0.75平方千米=( )公顷 1288千克=( )吨

456平方分米=( )平方米 7.2米=( )厘米

学生独立填写,订正,个别题目说说怎么想的。

观察,想一想:这里面那些题目在改写时所用的方法一样?(课件展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改写时都是用的什么方法?(根据回答板书: ×进率

高级单位 低级单位

另外的一些题目是怎么改写的呢?(指名说一说)

板书:高级单位 低级单位

÷进率

5、试一试,看看谁能行!

1米26厘米=( )米 2.39千克=( )千克( )克

小组讨论完成。口答,说说怎么改写的?教师强调说明单名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方法。再进行练习。(小组内互相说说方法)

52元8角=( )元 4米18厘米=(  )米

7千克60克=()千克 8.35千米=( )千米( )米

2.04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分米

8.08吨=( )吨( )千克

三、自主练习。

1、填空我能行。

自主练习1和2。学生在书上填写,利用大屏幕展示订正。

2、比较我最准。

自主练习3.学生独立完成。展示订正。

3、应用我最棒。

学生根据题目中的信息独立完成,板书订正。(强调名数改写时等号的两边都要有单位,不能写成:600=0.6或600=0.6千克)

(2)

哪块地的面积大?

说说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再独立完成,口答订正。

(3)妈妈买来10瓶汽水,每瓶重400吨,这些汽水一共有多重?

①你读了这个问题觉着有问题吗?说出自己的想法。

②如果觉着没问题,请计算出来;如果觉着有问题,请改正后计算出来。

先说说,再解答。

4、大舞台。

(1)把9.6912亿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 ,把9.6912亿改写成以“一”作单位的数是

(2)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使等式成立。

30( )+70( )=1( ) 20( )+40( )=1( )

800( )+200( )=1( )

小组讨论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

可让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

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你是怎么学到这些知识的?你认为自己这节课表现如何?那个同学最值得你学习?你有没有什么遗憾的地方?

教学反思:

《名数的改写》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单名数与单名数、单名数与复名数之间的相互改写,这里面牵涉到单位之间的进率、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小数的性质改等知识,对于该写的方法,学生在前面的计量单位的换算中已经有所接触,不同的是这节课所学习的名数是小数,这是教学的重点,而单名数与复名数之间的改写在教学中是一个难点。

 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在教学时,我以学生自学、讨论、归纳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小组之间的相互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并利用猜测、比赛、尝试、验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全班同学在独立思考、自学讨论、合作交流和整理归纳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意识。这节课的特点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知识的结构化,并体现了知识在生活中的综合使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从而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我觉得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1、从教的角度看,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积极的教学情境。开始利用“比一比,看谁记得牢”,一个“课前热身”,较快的把学生带入到课堂中来,再“猜一猜,看谁猜得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了知识的探讨之中。最后“算一算,看谁算得对”,在学生思维最是活跃的时候,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境信息,尝试做题,在独立思考、同桌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了名数改写的必要。再利用“做一做”,“试一试”,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集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中探究问题,学习新知,从而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

2、从学的角度看,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学生通过教师这一媒体的引领而学习教材、掌握教材并获得了全面发展。一开始,我开门见山: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你知道什么是名数吗?让学生猜一猜。对于名数的概念,教材中没有明确的介绍,也不是这节课的重点,所以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我直接告诉学生:“一个数和单位合起来就是一个名数”,简单易懂,再和学过的“计量单位”、“计数单位”进行比较,学生对名数的理解就比较清晰。这样学生很快的就就知道了什么是“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而单名数的改写我则采用学生先思考交流,在反馈中进行个别指导的方法,规范语言,归纳方法。这样让每一个孩子都学有所获,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3、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思考,对有不同意见的学生,采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给每个孩子以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记忆不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也发现,学生虽然对名数之间的互化方法理解掌握得比较好(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单位之间的进率不是很熟悉,或者说有些遗忘,特别是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可能是由于平常不经常应用的原因)掌握的不好,而致使一些学生在解题时出错。再是个别学生移动小数点不够熟练,解题速度比较慢,尤其是把单名数化成复名数或把复名数化成单名数的习题。主要由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使学生的练习量还不够充分。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虽然也有个体互相评价、小组互相评价,但评价手段和方式还不够灵活多样,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发挥各种评价的激励作用,将会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全面发展。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