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似故人归

我们唱着一首首离歌,演绎着一场场离别。舞台上的悲欢离合终有落幕的时候,而人世间的离别却总是无尽时。

人一生的轨迹,实际上就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家到另一个家。如同蒲公英的种子,从一处出发,借助梦想的力量,乘风而起,去往远方。可没有人告诉我们,当我们表现得勇敢无畏追求远方时,有一天会感到伤悲,因为那再也回不去的家与过往。

人口的迁徙与流动涉及诸多因素,如教育、经济、战争、自然灾害等,都会造成人口规模或大或小的迁徙与流动。拿教育来讲,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人们更倾向于奔赴大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而教育又和家庭、就业息息相关。毕业后,人很有可能在当地工作,在当地结婚,在当地定居,最终完成出生地与居住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显而易见并且不可避免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离别以及离别之后的相逢,是人必须要面对的话题。

有人说:“离别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逢。”这是一种自我遣怀又略带天真的说法。离别纵然是一件伤感的事,相逢却未必是一件愉悦的事。很多时候,所谓的相逢只会勾起伤感。年少时的玩伴再见时,没有了当初的热情坦诚,只剩下客套寒暄;那些青梅竹马的故事,日后都变成了已为他人妇的无奈;曾经活生生出现在你面前的人,如今却变成了一座座无言的坟头。

和个人的离别相比,与家园的离别则更加令人伤悲。有些离别是出于本心,而有些离别却只是出于无奈——无奈到让人必须抛弃故土,残忍地切断自己与过去的联系。例如,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型工程的建设往往会给一大群人带来离别,而且还是回不去的、彻底的离别。这种离别,是你在怀念的时候,只能如同凭吊古迹般的离别,虽然你明明记得,这块地方、这奔涌的江水之下,曾是你的家,曾是你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可现在却再也回不去了。

如果说建筑还是实实在在可以看得到的物质家园,那么我们更应该担忧的是自己与精神家园的离别。这种离别,悄无声息地发生,悄无声息地结束,而我们却总是后知后觉。我们这一代人活在与父母和祖辈截然不同的环境里。身处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导致我们在芜杂的信息中迷失自我,我们找不到真正能建构自己精神家园的支柱。有时候我们恐惧尝试,而心底里又推崇不同,这就构成了矛盾。是去过一种父母支持的安安稳稳的生活,还是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是选择丰富自己的精神家园,还是致力于赚钱,将其作为第一要务?是愿意成为名人,星光闪耀,还是甘愿平淡,自得其乐?时代给了我们太多的选择与机会,我们却在选择和机会面前感到茫然和恐惧。我们终于无奈地发现,在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自己的精神世界其实已经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险。

在现在的城市里,很难再看到满天星星;在现在的城市里,除了麻雀很难再见到其他在空中飞翔的鸟儿;在现在的城市里,甚至连湛蓝的天空、新鲜的空气、安全的食物都无法完全得到保障。其实,那些来自我们血液里对乡村的呼唤,才是远去的离别。

偶尔看到湛蓝的天空,就激动不已;偶尔瞥见梁上燕,仿佛如获至宝。我只是喃喃自语道:“犹似故人归。”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